第56章 你是说,我要赏京营40万两?(3 / 5)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3312 字 11天前

剧烈波动,他踌躇了片刻,还是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陛下亲自定此名单,是否……是为了减少贪腐情弊?”

    朱由检回过神来,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这是原因之一。”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朕也想尽可能让军镇当地出身的官员过去看看,然后给朕带回一些真实的情况。”

    “他们是本地出身,虽然有可能因为情面有所遮蔽,但总好过派个外地人去,被下面的人糊弄得团团转。如此,也可兼听则明。”

    高时明听完,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向前一步,压低声音道:“陛下既有此意,那奴婢斗胆,此名单中,或许有一人不太恰当。”

    他将名单重新拿出,伸出手指指向了某一处。

    “此人,正是崔及第。”

    “此人虽是永平人,与关内永平镇正是相配。”

    “然而,其人品德败坏,魏逆出事前,一直攒着银子,准备钻营门路,攀附阉党。”

    “前次往靖安王府行葬礼事时,更是大肆索贿,官声极差。”

    “另外,”高时明话锋一转,“奴婢看陛下许多军镇没有选人,应是行人司中,对应籍贯的行人不够吧?”

    “既如此,其实可以从中书舍人里挑选。按祖制,封赏一事,常例是一行人,一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如今在编的也有数十人,应可凑够。”

    朱由检意味难明地看着高时明。

    瞬间就意识到自己的愚蠢。

    或许在战略、科技、历史大势上,他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在这种具体到某个不知名小官的选用上,在这些盘根错节的人事关系上,他一个外来者,如何比得过高时明这些在宫中、在官场沉浮了一辈子的“人精”?

    自己的关键,应该是牢牢抓住这些关键节点的“大人”,而不是亲自动手,去微操这些数不清的“小人”才对!

    这个道理,本是常识。

    可他却一时被那一百八十万两的巨额赏银,给迷了心智。

    此念一转,朱由检顿觉天地宽。

    他忽然笑了起来,将手中那支朱笔,往御案上随意一扔,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高伴伴。”

    他的声音充满了轻松。

    “朕的目的,现在就三个。”

    “第一,尽可能确保每一分银子,都能发到该拿的人手里。”

    “第二,这些派出去的人,去到军镇后,能够给朕带回真实的情况,越真实越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