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说了,後天就是後天(3 / 4)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2501 字 12天前

每个人耳中:

    「三封劝进笺,下官已然拟好腹稿。」

    「下官以为,明日可连上三笺,以示我等拥戴之切,信王殿下亦可一日三辞,以显圣德。如此权宜,似于典制未失?」

    话音刚落,黄立极眼中一亮,抚掌赞道:「妙!元会此计甚妙!既全了礼数,又合了时宜,真乃今日之首功!」

    他环顾其馀阁老,朗声笑道,「天下大事,还要依仗此等年轻人啊。」

    「黄首辅谬赞,下官不敢当。」吴孔嘉深深一揖,将头埋得很低。

    其馀阁臣如释重负,纷纷附和,只有李国普,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化为一声暗暗的叹息,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吴孔嘉。

    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众人精神一振,开始解决其他议题。

    先找出7年前天启登基时的诏书开始对照着商量。

    「今岁三王之国,耗银百万,靡费巨甚。宗禄限额,还需再度申明,否则国事难以为继。」

    「山东白莲教,二年以来,愈发糜烂,今岁四月竟闻有大同白莲教头潜入京师,不可不防,也当写入。」

    一路删删减减,终于,到了最后的结词部分,众人又一次卡住了。

    天启皇帝的诏书上,核心思想是「继述觐扬」,也就是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这当然无可厚非——天启他爹上任一个月就死了,不继承也没什麽好推翻的。

    可是信王殿下从潜邸之时,就以清正端直闻名,他能接受这种诏书吗?

    众人面面相觑,不由再度陷入沉默。

    吴孔嘉心中冷笑,面上却微笑开口:「如今之事,在新在革,不如加一句『景命维新,嘉与更始』,诸位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房中气氛顿时松懈,诸位阁臣又是一阵夸赞,便草草略过此事。

    最后就只剩年号一事了。

    众人依惯例,凑了四个吉祥字眼,以供信王明日点选。

    诸事议定,阁臣们如释重负,叮嘱吴孔嘉将诏书丶劝进笺等认真誊抄,确保无误后,便纷纷离去。

    偌大的制赦房,顿时只剩下吴孔嘉一人。

    他头也不抬,一字一顿,默然抄写。

    房外偶尔传来的打更声,在这空旷的直房中显得格外清晰。

    待到所有文书誊抄完毕,他走出大殿之时。

    夜色已深,唯有东方天上,一弯弦月,漫不经心地洒落光芒。

    他抬起头,忍不住向着月亮微微伸手。

   &n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