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o章 接招化招(1 / 3)

翌日,晨光熹微,金钟鸣响。

庄严肃穆的金銮殿内,文武百官依序鱼贯而入,按品级肃立。

经历了昨日帝后那石破天惊的“恩科”

诏书,今日的朝会气氛显得格外诡异凝重。

空气仿佛凝固了,带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果然,山呼万岁之声刚落,工部尚书,一位须皆白、资历极老的王老太傅,便颤巍巍地出列,手持象牙笏板,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悲怆与疲惫:

“老臣王璞,蒙先帝隆恩,效力工部四十余载,如今老迈昏聩,耳聋眼花,于部务实有心无力,近来更感精力不济,深恐贻误国之重器、河工大事。

恳请陛下念老臣犬马微劳,恩准老臣…乞骸骨,归乡养老!”

说罢,竟真的咳嗽了几声,显得无比孱弱。

他这一开头,如同打开了闸门。

礼部尚书,一位以清流自居、讲究仪轨的周老大人,立刻紧随其后,一脸沉痛:“臣周胤附议!

礼部掌天下礼仪祭典、科举教化,事关国体,不容有失。

然臣才疏学浅,近来深感难以胜任,且旧疾复,实难支撑。

恳请陛下另择贤能,允臣…辞官归隐!”

紧接着,工部左右侍郎、礼部左右侍郎、乃至下属各清吏司的郎中、员外郎,如同排练好了一般,呼呼啦啦跪倒一片!

个个面色灰败,言语恳切,不是自称年老多病,就是才德不足,恳求陛下开恩,准他们辞官归去。

一时间,金銮殿上哀鸿遍野,仿佛帝国的工部和礼部立刻就要瘫痪倒闭一般。

一些与他们交好或心存观望的官员,也面露戚戚然,窃窃私语,目光不时瞟向御座之上,等待着年轻女帝的反应——是惊慌失措?是温言抚慰?还是被迫妥协?

御座之上,秦玲一身明黄朝服,十二旒冕冠垂下,遮住了她部分容颜,却遮不住那周身散出的、沉静如渊的威仪。

她静静地看着下方跪倒的一片“老弱病残”

,听着那一片“乞骸骨”

的哀告,凤眸之中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看一场早已预知剧本的拙劣表演。

站在百官之的孔衫,玄色王袍,玉带蟒纹,负手而立,面色平静无波,深邃的眼眸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仿佛局外人般欣赏着这出闹剧。

待那一片“哀告”

之声稍稍平息,殿内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御座之上。

秦玲终于动了。

她微微抬,旒珠轻晃,露出那张倾国倾城却冷若冰霜的脸庞。

她没有看那些跪着的官员,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清越而威严的声音,如同玉磬轻鸣,清晰地响彻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众卿为国操劳,鞠躬尽瘁,偶有微恙,心生倦怠,亦是常情。

朕,体恤臣工。”

跪着的官员们心中微微一松,甚至有人眼底闪过一丝得意——果然,陛下还是怕衙门停摆,要挽留了!

然而,秦玲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

“既然王爱卿、周爱卿以及诸位工部、礼部的爱卿,皆感力不从心,恐贻误国事…”

秦玲的声音依旧平稳,甚至带着一丝“体恤”

的温和,但话语的内容却冰冷如刀,“朕,岂能因一己之私,而强留诸位爱卿于任上,徒增辛劳,误国误己?”

她微微停顿,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那些目瞪口呆的老臣身上,缓缓道:“尔等所请,朕…准了。”

“准了?!”

两个字,如同晴天霹雳,炸响在跪地的官员耳边!

他们猛地抬起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怎么会准了?陛下难道不怕工部礼部瘫痪吗?!

不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