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这两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负担。
唐代前期实行租庸调制,租是田租,庸是力役,调是户调,以实物为主,百姓负担较为合理。
后期改为两税法,按资产和田亩征税,简化了税制,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官员随意加征等,使百姓赋税负担有所加重。
总体来说,汉唐时期赋税在盛世时相对稳定,战乱或朝代后期则可能加重百姓负担。
到了宋朝,他的赋税主要有田赋、丁税、杂税等,田赋是主要税种,一般按亩征收,分夏秋两季缴纳,丁税是对成年男子征收的人头税。
杂税种类繁多,包括商税、盐税、茶税、酒税等。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商税等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较大,为应对庞大的财政开支,赋税总体较重,百姓负担不轻。
最后再说大明,明朝赋税主要有田赋、徭役及各种杂税,田赋是核心,按土地亩数和质量征收,明初税率较低,后因战争等因素有所增加。
徭役包括里甲、均徭、杂泛等,百姓需服各种劳役,可纳银代役,杂税有商税、盐税、茶税等。
后期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征收,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税制,但因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失去土地仍需承担赋税。
加之战乱频繁,财政亏空,不断加征“三饷”,导致百姓赋税负担沉重,生活困苦。
其余朝代就不用说了,连基本秩序都没有,百姓成了私人农奴,别说财产了,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比如晋朝、元朝。
这些事情普通人可能不了解,但是在座四人都非常清楚,历代王朝都是在压榨百姓,百姓真正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不多。
“反观我们保宁府”,陆长夫继续道,“给所有百姓分了土地,取消了苛捐杂税、徭役,只收取土地对应的粮税”。
“保宁府执政几年来,已经不会饿死人,百姓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大部分人还家有余财,你们还说这个传统改得不好吗?”。
顾云章三人无言以对,这是切切实实的事情,他们即使想反驳都不行,你总不能说让百姓吃饱穿暖不应该吧?也没有那个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