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线缓缓划过,语气冷冽:“鞑子以为咱们只会跟他们在陆地上拼,以为大海是他们的屏障”。
“咱们就偏偏从海上打过去,让他们知道,大夏的兵,既能陆战,也能海战!传令下去,就按这条路线制定作战计划,舰队三日内集结完毕,禁卫军即刻整装,准备启航!”。
“遵大王令!”,二十几位参谋齐声应和,指挥棍在沙盘上重重一磕,眼神里满是激昂。
王府参谋立刻俯身记录军令,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声响。
好在南京近郊的海军舰队正处于训练状态,随时能集结待命,反倒是禁卫军的调动多了几分周折。
这时,一名王府参谋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几分顾虑:“大王,禁卫军主力多已外派征战,眼下只能调动南京周边的驻军。若再抽走一万禁卫军北上,南京附近便只剩三千禁卫军驻守,这是否……”。
“呵呵”,秦思源轻笑一声,目光扫过众人,“禁卫军是本王的军队,地方守备军、水师难道就不是?难道他们护不住南京,护不住本王?”。
那参谋脸色一凛,当即躬身:“臣知错,请大王恕罪”。
“无妨”,秦思源摆摆手,语气严肃了几分,“只是这种分彼此、不利于军队团结的话,以后不要再提”。
话音刚落,一名侍从匆匆闯入作战室,躬身禀报道:“大王,台湾方面传来急报,奏报已送到前厅”。
秦思源点头,转向参谋们吩咐:“你们继续完善作战计划,今日务必拿出最优方案”。
说罢,便在众人的恭送下离开了作战室。
回到书房时,王相周立民已等候在案前。见秦思源进来,他行过礼后直接说道:“大王,台湾战事不顺,吴将军与李谦等人联合递了文书,请您定夺”。
秦思源接过文书,快速翻阅完毕,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既然强攻不下,便先缓一缓”。
“眼下咱们没有多余海军支援台湾,不过三千禁卫军必须稳住台湾其余区域,为日后战事铺路,不管怎么样,台湾是一定要拿下的”。
“臣也是此意”,周立民接话,“奏报中还提,荷兰人有意派使者来谈,按对等原则,对方或会派王室使节团,这一来一回,怕是要耗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