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年过的很长,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年。
出门见了人还要说一声,过完年了万事如意之类的吉祥话。
对于林茵茵来说,这无疑是大展拳脚的时候。
正月十六回娘家,林妈回姥姥家她没去。
想起那么压抑的环境,再怎么社畜也受不了!
这天一大早她就和林爸来镇上拉棉籽饼。
林爸说这几天还要下雪,两人得多囤点棉籽饼。
还有就是过了十五,生产队里要该慢慢恢复生产。
林茵茵不解,“这个时候小麦不是长的好好的吗?还有什么农活?”
林爸一一解释。
这个时候天气慢慢变暖,预示着春天马上来了。
春脖子短,意思就是春天很短,要抓紧时间为夏收做好准备。
小麦地里得上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生产队里有四头牛,牛粪都会收集起来。
还有各家各户养的猪,产的猪粪也会收集起来。
即使牛粪加上猪粪还远远不够,生产队里就号召各家各户把家里的粪便收集起来,送到大队集体粪池。
真是种粮没诀窍,全凭屎尿搞。
这样还是不能够满足庄稼的需要。
在秋天的时候,妇女小孩就会被安排割草、去树林里摘嫩树叶,再把这些草和树叶担到村里集体集粪池。
再由有经验的老农民烧成草木灰存放起来。
甚至还会挖池塘里的泥来充当肥料。
生产队如果当年大丰收,就会用指标买少量的硫铵、碳铵和磷肥。
如果生产大减产,就不会再买这些肥料了,一切根据生产队的经济情况来决定。
在“施肥”期间,整个村子恶臭冲天。
不过村民们却是干劲十足,不去闻恶臭,哪来稻米香!
怪不得去镇上的路上,林爸即使想方便也得等到家,真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里的天气很冷,旱地春天种玉米、红薯、土豆,秋天种小麦,一年两茬。
水田一年只能种一茬水稻,亩产量400斤左右就是很好的收成了。
怪不得林妈平时都不舍得吃大米,蒸年糕的大米还是林妈攒了很长时间的!
在回村的路上,村民走动多了起来。
其他生产队已经组织村民去集粪池挑粪了。
村民们有说有笑,一点也没有脏的感觉,甚至哪个生产队集的肥料多,哪个生产队脸上就有光。
回到家里,林妈对林爸说明天生产队就开工了,得去集粪池挑大粪。
今天一大早,前院就开始动作。
张兰花想把前院后院之间的墙头给破个门,他们以后可以从林茵茵家的大门进出。
林茵茵果断拒绝,好不容易跟这些人隔断,别来沾边。
张兰花无奈就从猪圈那边的墙上开了一个门,在院子里垒一道墙,彻底和李红梅隔开,现在正在动工。
林茵茵家还是忙的热火朝天的,这是年后第二次拉棉籽饼,乡亲们的购买热情依旧不减。
如果不是怕老黄累着,她都想一天两次去镇上。
明天就得去村里上工,只能晚上去镇上。
第二天,全村人出动。
林茵茵跟周亚萍不是一个生产队,他们的队长是刘队长,林茵茵的队长是李队长。
生产队里的男人被分去挑大粪,女人和孩子就在地里扬粪。
林茵茵用围巾包着口鼻,味道还是止不住的往鼻子里钻,不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