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青年路4号楼三层,电影工作室的灯光依然亮着。
窗外是BJ的夜色,霓虹闪烁,车流不息。
郭帆站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捏着一份《流浪地球》的策划书,纸张还带着刚出炉的热度。
他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王昊导演载誉而归’的新闻推送还在闪烁,标题旁的照片里,那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正被粉丝簇拥着走出机场。
“终于回来了……“
郭帆低声喃喃,心里既忐忑又期待。
《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他已经筹备了差不多两年。
从剧本打磨到概念设计,从分镜绘制到特效预演,他几乎把所有能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
但最大的问题始终是——钱。
中影愿意投一部分,但远远不够。
国内的投资人对科幻题材普遍缺乏信心,一听国产科幻四个字,要么摇头,要么直接要他滚出去!
科幻片在国内就是一块荒漠,压根没有人认为这玩意有钱途。
“导演,灵犀那边还没消息吗?“
美术指导拿着行星发动机的模型走进来,这是团队熬了三天做出来的第七版样品。
郭帆叹了口气,摇摇头,正想给他再画个饼,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的“杨彩钰“三个字,让郭帆的心脏差点跳出胸腔。
他深吸三口气才按下接听键,声音因为紧张而发哑:“杨秘书您好,我是郭帆。“
“郭导演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清脆的女声,“昊总明晚有空,想请您在燕云楼吃个便饭,聊聊合作的事。时间晚上七点,不知道您有没有问题?“
郭帆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没问题,我一定准时到。“
挂断电话后,他猛地握紧拳头,狠狠挥了一下。
“兄弟们,有戏啦!“
整个办公室瞬间沸腾,响起阵阵欢呼声。
郭帆看着这群跟着自己摸爬滚打的伙伴,突然想起三年前拍《同桌的你》时,也是这样一群人挤在出租屋里改剧本。
只是这次,他们要去触碰的,是华夏电影从未抵达过的星空。
次日,傍晚六点半,燕云楼的红灯笼已经亮了起来。
这家开业于1936年的京菜馆,雕梁画栋间还留着老燕京的韵味。
郭帆站在“食不厌精“的匾额下,怀里抱着半人高的资料箱。
里面装满了《流浪地球》的筹备资料——剧本、分镜、概念设计图、特效预演DEMO……他恨不得把所有能证明自己诚意的材料都带上。
七点整,包厢门被推开。
王昊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气度沉稳的中年男人。
正是中影宣发部的钟毅,如今圈内人都知道,两人私交甚笃。
“郭导,久等了。“
王昊笑着伸出手。
郭帆连忙起身相迎:“昊总,钟总,您二位能来,是我的荣幸。“
“小郭到了呀,大家都是自己人,“
钟毅笑着招手,“你跟王导一样,都有一股犟牛的劲头,肯定能成功!“
王昊意味深长的看了眼钟毅,看来他对郭帆也异常欣赏,否则不会屁颠屁颠的跟过来。
摆明了是来敲边鼓的。
寒暄几句后,酒菜上桌。
王昊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杯中的茅台,笑道:“郭导,咱们先走一个?“
郭帆二话不说,直接一口闷了。
鲁省的汉子,就是这么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