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处,出问题了。我们发现去年批复的林阳特种钢项目,实际产能比申报数据超了30%,正好撞在产能过剩的枪口上。\"
宋黎民心里\"咯噔\"一下。\"把所有审批文件调出来,特别是环保部门的意见书。另外查一下同期同类项目的批复情况,如果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还能说是标准把握... \"
手机被放在办公桌的最右边,已被遗忘,因为今天需要捋清的事太多,他头脑发胀,胃有些轻微的痉挛,这样的工作强度,已是常态,但他并不觉得劳累,比起在地方任职时那些没完没了的应酬、那些觥筹交错间的虚与委蛇,现在这种埋首于专业论证、数据报表的状态,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反而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充实。
\"宋处,您的餐盒。\"小张敲门进来,把订的饭轻轻放到他的桌上。
\"好,放这儿吧。\"宋黎民戴上眼镜,镜片上反射着电脑的蓝光。他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道:\"对了,开源那个造纸厂的环评报告,专家复核意见出来了吗?\"
\"刚收到,完全达标。\"
宋黎民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个他一手拉扯起来的实业,已经在省里,打出名声,这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是任何山珍海味的宴席都给不了的满足。
“好,快去吃饭,8点钟,准时到会议室集合。”
发改委大楼的灯光一层层暗下来,最后只剩下七楼东侧的几扇窗户还亮着。宋黎民站在窗前,看着楼下三三两两离去的同事身影逐渐消失在夜色中,这才合上最后一份文件。
墙上的时钟指向十点三十四分。他习惯性地检查了一遍办公室——空调关闭、窗户锁好、保密柜确认上锁。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当领导的必须最后一个离开,不仅要确保工作收尾,更要让同志们知道,没有谁是在独自加班。
走廊里只剩下应急灯的微弱光芒,他的皮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回声格外清晰。一楼大厅的保安老张见他出来,连忙起身:\"宋处长,又这么晚啊。\"
宋黎民笑着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两颗薄荷糖放在值班台上,\"提提神。\"
夜风带着一丝凉意,他走出单位大楼,发改委的前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只有偶尔驶过的出租车亮着\"空车\"的红灯。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向西走了约莫一百米,站在路边准备拦车。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夏明婵的名字在屏幕上跳动。
\"往马路对面看。\"她的声音带着笑意。
宋黎民抬头,只见对面停着一辆熟悉的黑色奥迪,双闪灯在夜色中规律地明灭。车窗降下,夏明婵向他挥了挥手。
\"你站着别动。\"电话里传来引擎启动的声音,\"我去前面路口调头。\"
他看着她驾车驶入前方十字路口,在红灯前稳稳停下,然后优雅地划出一道弧线调头。车子在他面前停下时,副驾驶的门已经自动解锁。
\"发改委的灯都快被你熬灭了。\"夏明婵倾身帮他系安全带,他这才想起那条短信自己忘了回复,她竟然一直等到现在。宋黎民靠在座椅上,疲惫感涌了上来:\"当领导的不殿后,同志们心里会有想法。\"
夏明婵打了把方向,车子平稳地驶入主路。\"后座有保温杯,参茶,专门给你泡的。肚子饿不饿,要不要简单吃点宵夜,喝碗海鲜粥什么的。\"
车窗外的城市夜景飞速后退,宋黎民望着那些明灭的灯火,“回家吧,再晚你嫂子又说打扰她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