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十一月。
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刘红梅应老同学-------省医大教务部郭喜昌的邀请,去给大二的学生带几节《麻醉生理学》的大课。她在麻醉科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又去德国学习过,郭喜昌了解这位老同学的为人,虽然现在她从麻醉科调了出来,去了体检中心,在聚会交谈中,几次关于麻醉学的讨论与见解,让他觉得就这样把这门知识舍弃实在很可惜,于是邀请她来用业余的时间来代课。课时费不菲,刘红梅回去掏出自己的专业书籍攻读复习了一个多月,重新记了笔记备了课,觉得好像还可以,就决定试试。
第一节课她很紧张,手心一直冰凉,嘴唇也前所未有的发干。她先试着讲了在德国短暂交流学习的经历,果然,国外生活的不同很快抓住了这帮涉世未深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目光渐渐的冲她聚集过来,之后她又讲了古代麻醉学的理论和轶事,那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让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上百名青年的聚来的目光激励着她,她用聊天的方式讲完了第一节课,课程意外的很成功,下课的时候她收获了整齐的掌声。
上了两三节后,她逐渐变得有余而放松,并觉得这项副业给她提供了巨大的情绪价值-------一种输出和回馈的双向回馈。大学生的活力也感染着她,她在某天结课后久违的开车去了步行街,给自己添了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一件棕色的新皮靴,一条灰色的羊绒围巾。在镜子里,她感觉自己可以把头发再留长一些,烫一个微微的大卷,会看起来更温柔干练。她心情好极了,回到家又赶快坐到书房打开了书本,查阅重点和资料。
这日,讲完了课,刘红梅看了下手表,还有十分钟。
下节课的内容要稍微再加的丰满一些。她心里想。
同学们在抓紧抄大黑板上的讲义,也有几个稀稀拉拉开始伸头探脑想往外走的。
她移到讲台旁,让出大黑板。无意识的翻开了摆在讲桌上的学生花名册---------这册子用来点名和提问用,她没有用过,提问的时候,就叫那些举了手的孩子。
“。。。。张浩清、许义、于燕燕、邱泽天。。。。庄颜、马明浩、李耀辉。。。。。”
李耀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