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致意。
“感谢余总,也感谢刚才所有出价的朋友,这份善心比任何设计稿都珍贵。”
他开场谦逊而得体,引发一片善意的掌声。
他拿起展示台上那封装帧精美的所谓‘原稿’,却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带着几分技术探讨的语气说道:
“刚才介绍,这是《环太平洋》的早期机甲设定概念原稿。没错,这确实是我们在项目初期,无数个日夜头脑风暴的产物之一。”
他轻轻抽出里面的三张画稿,通过摄像机投射到大屏幕上。画稿线条流畅,细节丰富,充满了工业美感和力量感,能看出与电影中机甲一脉相承的设计语言,但又有些明显的不同。
“大家可以看到,”刘启峰指着屏幕上的细节:
“比如这张,‘赤红’的早期版本,我们曾考虑过加装可伸缩的翼刃系统,追求极致的速度和空中格斗能力。
“还有这张‘长城’的原始构想,它的肩甲更厚重,我们甚至设想它能变形为临时堡垒……”
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些设计的巧思和背后理念,台下众人,尤其是对电影制作感兴趣,都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四百二十万似乎物有所值,毕竟这听到了不少‘幕后秘辛’。
然而,刘启峰接下来的话,却让这份‘价值’变得更加微妙,也更显‘稀有’。
“但是……”
他语气略带遗憾:“正如大家最终在电影里看到的,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设计,绝大部分……都没能跟大家见面。”
他目光再次扫过全场,缓缓说道: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我们必须考虑到整体的美学统一、实战逻辑、拍摄可行性,以及最重要的——成本控制。”
他拿起最后一张画稿,那是一个形态更加张扬、几乎不像地球造物的机甲设计。
“就像这一版,我们内部称之为‘刑天’的方案,攻击性极强,但最终因为它与‘人类共同体’的协作主题存在一些理念上的冲突,被我们忍痛舍弃了。”
他将画稿轻轻放回原处,总结道:
“所以,余总拍下的,不仅仅是几张画稿。它们是一段被放弃的‘可能’,是《环太平洋》世界构建中走过的‘弯路’,是最终未能呈现在大银幕上的‘遗珠’。从这个角度说,它们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记录了电影最终形态之外的另一种想象。”
他这番解释,隐隐抬高了这份原稿的收藏价值——毕竟是绝版未采用的独家设计。
余哲在台下笑容满面,显然对刘启峰的抬轿子十分受用。
刘启峰再次向余哲和全场致谢,然后在一片掌声中稳步下台。
只是当他重新坐回刘艺菲身边,才几不可察地勾了勾嘴角。
什么‘早期设定原稿’,不过是他前几天整理书房时,顺手从一堆废弃草稿里抽出来充数的几张真正意义上的‘废案’罢了。
对他而言,要做慈善,他只会通过自己能够完全掌控、流程透明的“煦风公益”基金会,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