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
窗外寒风呼啸,乾清宫暖阁内兵部尚书王在晋和户部尚书毕自严相对而坐,角落处摆放着熊熊燃烧的火盆,脸上挂着欲言又止的神情。
依着朝廷过往的惯例,下周便是举国同庆的\"正旦\",朝中百官也将迎来为期十天的休沐,届时无论发生何等紧要的军情政务,都要被暂时搁置。
可迄今为止,天子仍是没有对皮岛东江军的二十万两军饷做出批示,那毛文龙已是连续两次上书奏请了。
天子此举究竟意欲何为?是为了敲打那或有拥兵自重嫌疑的毛文龙,还是另有深意?
\"都别愣着,天冷喝杯参茶..\"
半晌,年轻天子淡然如水的声音将两名绯袍重臣的思绪唤回现实,两杯冒着热气的香茗也被摆放到了他们身前的桌案上。
\"谢陛下,\"闻言,心中本就举措不定的重臣赶忙起身行礼,直至朱由校挥手示意之后方才重新落座,并有些拘谨的端起了热茗,等待着上首天子的批示。
见状,朱由校强忍住眼中的笑意,也不再故弄玄虚,直截了当的询问道:\"年关将至,皮岛东江军毛文龙再次上书请饷,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自打他继位以来,九边将士的军饷都是提前发放,这还是第一次拖延到这个时候。
毕自严虽然是大明朝的\"钱袋子\",但在这个明显是有些敏感的问题上并未率先做声,而是扭头看向他身旁的兵部尚书。
\"敢问陛下,\"短暂的思索过后,兵部尚书王在晋硬着头皮询问道:\"陛下可是有意裁撤东江军?\"
近几日他思来想去,觉得天子迟迟没有向东江军拨发军饷的唯一可能,便是天子已然对这支孤悬于海外的\"边军\"感到了不满,有意将其裁撤或者拆解,否则以天子对于辽镇的重视,绝不可能如此拖沓。
\"朕并未有此意,\"朱由校缓缓摇头,神情严肃。
虽说熊廷弼麾下的辽东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胜,令曾经在辽东如日中天的女真建奴数次铩羽而归,但轻视敌人乃是兵家大忌,朱由校自是不会允准建奴能够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中舔舐伤口。
而坐落于汪洋大海之中的皮岛,恰好便能起到在侧面袭扰的效果,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如此的话,还请陛下尽快批示,将军饷押解至辽东,以防东江军将士哗变。\"
迎着朱由校不辨喜怒的眼神,兵部尚书王在晋一脸坚定的回应道。
尽管在最初的时候,投奔毛文龙的\"军民\"都是些不堪忍受建奴统治,或者与建奴存在血海深仇,自愿从军的辽东难民,但随着这些人被正式编入朝廷的序列,且领到了第一份俸禄之后,其自愿杀鞑虏的初心便在潜移默化之下发生了改变。
升米恩,斗米仇。
在那些东江军将士的眼中,他们替朝廷打鞑子,当兵吃军饷乃是天经地义之事;眼下年节将至,朝廷迟迟没有发放军饷,且东江军主帅毛文龙的立场又有些摇摆不定。
此等险要的境况,实在不容忽视。
\"朝鲜那边,可有回信?\"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后,朱由校仍未下定决心,反倒是扭头朝着身旁的司礼监掌印,询问起了距离京师数千里之遥的朝鲜。
\"回皇爷,\"见天子的眼神望来,司礼监掌印太监赶忙躬身,自桌案上寻出一封奏本,回禀道:\"朝鲜国君李珲回奏,已是向义州边陲守将传旨,令边军戒严警戒,提防皮岛..\"
许是觉得贵为一国之君的朱由校需要借助邻国的帮助,掣肘边陲大将有些失了\"天朝上国\"的体面,王安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