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一个成绩差的都没有。且除了日常学业,他们还要学不少其他课程,尤其飏熠两位少爷。
关太太曾好奇问先生,他们 “凛” 字一辈可有成绩稍微差一些的?
关先生傲娇回答,说即便是综合成绩最差的老幺——关凛莼,人家也比普罗大众强太多。
后来,关太太得知关凛莼曾参加过高考,她便问了人家的高考分数。
得,先生口中他们那一辈中差一点的,人家总分比自己当年还高两分呢!
关家的孩子,上大学得全凭自己的实力考,考不上家里不会开后门。
当然,关先生除外,他没在国内念大学,外面那些学校又不用他考。再当然,要考他也百分百能考上!
关太太某次跟闺蜜探讨过,为何先生家的孩子们个个如此优秀?她告诉闺蜜,除了长辈们的严格要求外,就是手足们成长时的互相带动和监督作用。
长在关家,学习的氛围很浓。除了长辈从小耳提面命外,同辈中的哥姐一样会严格要求弟妹,相聚时会带弟弟妹妹一起学习。
甚至于,如果你各方面成绩、知识差一点,那你跟手足们便聊不到一块儿,也就玩不到一块儿,谁都不想成为不合群的那个。
内卷,自然而然。
不过,如果要问关先生,他会这样说:
“这是由于我关家的优良基因导致。
我关家的 “关” 不是那些满清后改的关,而是可追溯到千年前的书香世家,世世代代读书人。
一代代的传承,自带会学习、爱学习的基因。”
关太太当时还呛他:“可追溯千年前?你怎么不脸大说自古以来呢?族谱最早不也就明朝初期才开始么?”
关先生狠狠拍了太太臀臀一巴掌:“族谱从那时候开始,又不是从那时候才存在!
单就咱们家而言,先不说关家,就算打西边那几个姓氏来论,撇开他们的小偷(犹)和强盗(撒)基因外,也是钟爱学习,力求上进的。
不然,如何走到顶端?”
关太太嚼着菜,这会儿先生在问关昭复,所有弟弟妹妹们的功课。
他也能回答得头头是道。
甚至于,对自家飏熠两个好大儿学业的了解程度,比她这个亲妈还要深。
关太太惭愧…一丢丢!
关先生难得表扬人:“不错,自己的学业没耽误,也没疏于对手足的管教和了解。”
关昭复:“谢十五叔表扬!”
关先生又老神在在倚老卖老:“我们这一代都老了,以后这些小的全靠你们约束,多费心!”
关先生自顾举自己的酒杯碰了碰两个大侄儿的水杯。
复邦两兄弟面面相觑,懵逼地喝水,不敢接话:“……”
这是我们意气风发正当年的十五叔该说的话?
关太太:谁老了?关先生么?
那那个说他们四十都不算老的人是谁?
那个连她说 “老夫老妻” 都不爱听得人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