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焚毁,目光冷峻。
他已无退路。
翌日清晨,敌军再度攻城,鼓声震天,箭雨如蝗。雁门关城墙之上,守军奋力抵抗,血战连日,伤亡惨重。承泽亲临城楼,身披铠甲,手持长枪,亲自督战,鼓舞士气。
敌军攻势如潮,数次险些破关,皆被承泽率军击退。然而,己方亦伤亡惨重,守军仅剩七千余人,粮草告急,援军却依旧未至。
第三日,敌军攻势更猛,赫连昭亲临战场,亲自督战,誓要破关。他年仅十五,却已显露出赫连曜当年的狠厉与果决,甚至更胜一筹。他深知,若不能速战速决,待大晟援军至,便再无胜算。
承泽站在城楼之上,望着敌军阵中那少年王者的身影,心中隐隐生出一丝寒意。
此人,不可小觑。
若不尽早除之,恐成大患。
他沉思片刻,终是下令:“传令,开城门,出战!”
李昭然闻言大惊:“将军!敌军势大,我军已无战力,若贸然出战,恐遭不测!”
承泽却神色坚定:“若再守下去,必死无疑。唯有主动出击,方有一线生机。”
李昭然咬牙,终是点头:“末将愿随将军出战!”
承泽翻身上马,披甲执剑,率领三千精锐,亲自出战。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直冲敌阵,杀得敌军节节败退。他与赫连昭正面交锋,二人战至一处,剑光交错,杀机四伏。
赫连昭虽年幼,却武艺高强,招招狠厉,毫不留情。承泽亦不遑多让,剑势凌厉,步步紧逼。二人激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
就在此时,敌军后方忽然传来一阵骚乱,只见一队骑兵自远方疾驰而来,旌旗猎猎,正是大晟援军!
原来,苏婉在京城多方奔走,终于说服皇帝派遣援军,并亲自进宫面圣,晓以利害,终于让皇帝下定决心支援边关。
援军一至,战局瞬间逆转。敌军腹背受敌,士气大挫,赫连昭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
承泽率军追击,一路杀敌无数,最终将敌军彻底击溃,赫连昭仓皇退兵,北狄大军自此元气大伤,再难短期内再度南侵。
此战之后,承泽名声再度响彻朝野,皇帝亦不得不重新正视他的价值。战报传回京城,举国震动,皇帝亲自下旨,赐承泽“镇北侯”之封,命其继续镇守边关,统领大军。
苏婉得知战报,连夜遣人送来一封密信,信中写道:“陛下已重新信任将军,李慎言等人亦不敢再轻举妄动。将军此战,不仅保住了边关,更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承泽看完信,神色复杂,良久未语。
他明白,这一战,不只是为了大晟,更是为了他自己。
他已不再是那个只愿守护苏婉的少年将军,而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