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进言,称承泽“久居边关,恐生异心”,更有人提议召回承泽,换将出征,以“防微杜渐”。
承泽读信时,神色冷峻,心中却知,自己已如履薄冰。若他此时退兵,便是自断羽翼,任人宰割;若他继续征战,军中不满,朝中猜忌,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冠以“拥兵自重”之名,身败名裂。
他必须破敌,必须速战速决。
于是,他亲自率军,夜袭敌营,欲一举击溃北狄主力。然而,赫连昭早有准备,设下埋伏,承泽虽奋力杀出重围,却损失惨重,折损近半兵力。此战之后,大晟军心动摇,边关告急,皇帝震怒,下旨责问承泽为何轻敌冒进,致使军力大损。
承泽接到圣旨时,正在军帐中养伤。那一战,他身中三箭,险些命丧敌手,若非副将拼死相救,早已命丧黄沙。他看着圣旨,目光沉沉,心中却如明镜般透彻??皇帝已开始动摇。
苏婉的密信也随之而来,信中写道:“陛下已召李慎言入宫议事,似有召回将军之意。若将军再无胜绩,恐遭不测。”
承泽看完信,久久不语。
夜深,他独自坐在军帐中,烛火微弱,映出他疲惫的面容。他已许久未合眼,军中事务繁杂,战事焦灼,朝中又步步紧逼,他如履薄冰,却无处可退。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急报:“将军,敌军来袭!”
承泽猛然起身,强忍伤痛,披甲上阵。他亲自率军迎敌,血战一夜,终将敌军击退。然而,此战之后,他再也撑不住,昏倒在战场上。
军医救治数日,才将他从鬼门关拉回。然而,他醒来后,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快马加急,送信入京,请求回京述职。
他要回京,亲自面对皇帝,面对朝堂,面对那些窥视他权力与地位的人。
他不能再等了。
他必须掌握主动。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沉吟良久,最终下旨,命承泽回京述职,同时命副将暂代边关军务。
苏婉得知消息后,连夜赶至城外迎接。她看着承泽的车驾缓缓入城,心中却无半分喜悦。她知道,这一回,他不是回来享福的,而是来搏命的。
承泽回京后,未及休息,便入宫觐见皇帝。皇帝神色复杂,言语间试探不断,承泽一一应对,滴水不漏。皇帝最终未明言责怪,也未明言信任,只道:“将军辛苦了,先好好休养,朕自有安排。”
承泽出宫后,回到别庄,已是深夜。
苏婉为他更衣,轻声道:“你回来了。”
承泽点头,低声道:“我回来了。”
两人相视,皆知此番归来,不过是另一场战斗的开始。
翌日,朝堂之上,皇帝召集重臣议事,命承泽列席。李慎言等人纷纷进言,指责承泽“轻敌冒进”“贻误战机”,更有大臣提议,将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