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主人公等人精灵森林中和前来抢夺指环的魔族战士交战时的那段剧情。唉之前有大幅远景交代了整个场景——绿地瀑布流水蓝天,美得让人心悸的一片天地。再加上花容身材都清丽之极的精灵女子,一切都让人沉醉好莱坞电影美术制造出来的仙境般的景色中。
但是随后出现的魔族战士却是肮脏丑陋的令人恶心,而双方交战的过程是血腥残忍。
这样前景是丑陋的敌人和无情的杀戳,背景却是仙境一样的美景——这么美的地方干这么丑的事,巨大的反差一方面衬托出了魔族的丑恶残忍,另一方面突显了战斗的激烈残酷,使观众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紧张和刺激的感觉。
杨娴儿原本西北外景做拍摄阶段时的布景美术时,主要使用的是第一种处理手法,也就是美术风格和易青的提出的平实古朴的影片整体风格相吻合。
惟一的一处美术风格与内容形成反差的,是后一幕戏中,易青提出了要给战争的结束加一抹亮色,从花木兰的女性视角给未来的和平增添一种“粉红色的希冀”。也只有杨娴儿这种全职爱人才会如此不辞辛劳的无条件执行易青的艺术思想,居然花费了让人吐血的繁琐工夫爬到树上去一个花瓣一个花瓣的粘上一整树的花。
现杨娴儿酒店里一遍遍的看素材毛片,怎么看这个后一组镜头怎么顺眼,她觉得杀戳后苍凉浴血地修罗场上,伫立着一个坚韧勇敢的东方女子和一树灿烂的花朵。这种两下里强烈的对比反差地视觉冲击,简直凄美的象是一首诗一样,让人忍不住想仰天长啸三声。
基于这一点启发,杨娴儿决定后期美术的加工上。大量采用这种象征性的对比性美术手法。
易青这个《花木兰,野心勃勃的要成为华星打开欧美市场的第一炮,同时要成为中国电影一轮崛起攻势中的一张名片——易青打得是民族文化牌。
以前中国的一些导演所拍摄的商业大片,很严重的一个错误,就是为了融入国际市场,为了中国电影地票房和世界性,提出了一个所谓努力中西方文化中寻找一个契合点的思想。说白了,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电影里,迎合西方观众地口味,加进一些西方元素。使影片好的贴近西方市场。
现看来,这个说起来头头是道的思想简直是大错特错。两头兼顾的结果其实是两头都顾不上,拍出来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西方观众要看“西洋味”,他们自己国家每年都有几百部电影好看了,还用地着你们中国电影里过瘾吗?
从《无极到《夜宴》再到《满城带黄金甲,可以说越错越继续错,这些大寻演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反而是一开始拍摄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商业大片《英雄。由于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北美创造了117亿地票房,至今没有中国导演能国际票房上打破这个记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外国人买帐。就要给他们看他们其他地方全然看不到的鲜的东西——程龙,李连捷刚到好莱坞也拍了很多美国风格的电影,票房一烂到底,后还不是靠回归中国功夫为主打风格的动作片,才美国站稳脚跟。
易青做的这个《花木兰,要执行他的“adha”地电影文化计划,无非就是要区别于好莱坞当年做的那个卡通版〈花木兰。让美国人知道中国女性的特质不是印地安小辣妹,不是张子怡式的狂野瘦骨性感小猫,而是含蓄内敛、坚韧纯净、善良优美、聪明仁孝的一种形象。
基于这一点,《花木兰的影片着力要表现的是东方女性面对战争、死亡、性别歧视与冲突等极端情况下的精神面貌和人性普征。
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平常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要遇事才能显现出来;遇到普通的事是显现不出来的,要极端的事件面前才能看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