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求救(一)(1 / 3)

如今周劭不在身边,锦秋对朝堂上的事儿又不大懂,只能遣府里的管家荣寿去刑部和几位主审此案的大人府上打探,好在这些人都很给周劭面子,能透露的消息一个也没藏着。

次日午时,锦秋坐在八仙桌后望着一桌子佳肴发愣,听说荣寿回来了,忙让人迎进了屋。

荣寿一手抹了汗,上前打千儿道:“见过王妃,此事有眉目了。”

“快说!”

“小的听刑部胡主事说,此案牵连甚广,东南三省抓了不少人,甚至与内阁都有牵涉,好几位京中世家都入了狱,最高的是韩太傅的孙子,皇上的意思是从严来办,决不姑息。”

锦秋听得心惊肉跳,连太傅的孙儿都给送进去了,可见皇上是下了决心了,既然如此,要把人弄出来恐怕不易。

锦秋揉了揉额角,抬手道:“您跑前跑后的不容易,便坐着回话罢。”

“谢王妃,”荣寿拱了拱手,又抹了把汗,这才落了坐,继续道:“但胡主事也说了,宋大人在这些人中算是受贿较轻的,与那些个贪了几十万两的比,他就是牛身上的一根毛,不值一提,且又是王妃您的父亲,圣上应当会从宽处置。”

锦秋提着的一颗心这才放回肚子里,长出一口气,叹道:“万幸,万幸!”说罢吩咐红螺给他抓了把金瓜子,将他屏退了下去了。

直到这时她才有了些许胃口,捉起银筷子夹了夹叉烧鹿脯。

红螺垂首立在一旁,一双交放在小腹处的手来来回回捋着手背,锦秋眼角余光瞥见了,立时想起了什么,搁下筷子问道:“是宋府那儿有什么消息了?”

“小姐,”红螺抿了抿唇,终于抬首道:“方才宋府传话来,说是李家能帮着疏通疏通让人在狱中少受些苦,旁的便无能为力了,至于国公府……国公爷自从上回摔着了腿后便一直在府中修养,不过问朝廷中事了,”红螺越说那声气儿越弱。

锦秋一手抚着额,很不难烦似的摆手道:“撤下罢,吃不下。”

红螺晓得她心烦,也就没多说,立即唤人来撤下饭食,捧上一杯参茶,劝道:“主子您别忧心了,方才荣寿不是带了好消息过来么?”

锦秋摇头道:“只能算半个好消息,那块玉虽不值多少银子,可到底是收下了,皇上这回若要动真格的,光凭这也能治父亲的罪,不成,”锦秋忽而站起身,坚定道:“我得入宫。”

随后她吩咐红螺备下被褥,并遣人按着宋运吃的药方子抓了药,预备待会儿顺道去刑部大牢探望。她自己则去七录斋寻了周劭的腰牌,一切打点妥当便出了府。

锦秋入了寿康宫,可自古后宫不得干政,太后贵妃等人要么没捉摸透皇帝的意思,要么便是晓得了却不敢多言,说起话来模棱两可,锦秋不好直咧咧地问,于是在寿康宫里打了一个时辰的哑谜,最后实在受不住要告辞。

太后最后给她吃了颗定心丸:“这些个王爷里皇帝最喜欢的就是牧之,看着他的面儿也不能把他的岳丈给办了,况且你父亲不就只拿了块玉么,值得什么呢。只是既然与皇家结了亲,凡事就该收敛着些,别给皇家脸上抹黑,更别让牧之为难啊!”

锦秋听着先松了口气,到后头又臊得脸通红,然而没法子,这事说到底是宋运的不对,她只得替宋运认了错,谢了恩。

随后,锦秋的马车便拐去了刑部衙房。刑部大狱在衙房东南角,锦秋凭周劭的腰牌入内,身后跟着的两个丫鬟抱着被褥药材等物给衙役检查,几人一看是广平王妃带来的东西,谁也不敢真查,略略瞧了两眼便让过了。

随后锦秋便由狱卒领着进去了,首先要过一处五尺来宽的长甬道,左右两侧是低矮的监房,关押杂犯。甬道尽头右拐便是内监所在,结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