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密室羊皮纸礼物加更(2 / 3)

得只剩残渣的竹管和毫毛,另有一浅底石碟残留着黑色的凝固提。

这样的摆放姿势,让凌越几乎能够想象,当时一定有类似祭司的人在这里对某些族群内的信息资料进行记录,但是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异响。

这位祭司感到疑惑,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去外面查看。

却不知,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时到底生了什么?

如果这里真的是古潼京遗民建造的,他们费了大力气,又是饲养蛇眉鱼,又是促进蛇眉鱼的繁衍,又是将九头蛇柏栽种在古迹的中心区域。

为什么古迹未能修建完成,就忽然遭到遗弃,就此荒废了?

羊皮卷上记录的月氏文属于后月氏,和沙漠里那个被无邪用来忽悠人的地宫的碑文上使用的是同一种。

凌越阅读起来更流畅。

羊皮卷一共有六卷半,六卷都用皮绳捆扎着,上面挂了表示排序的数字。

凌越按照排序,从第一卷开始看。

事实也和凌越猜测的相差无几,只是多了更多细节。

建造此处古迹的确为离开古潼京的那些遗民。

在之后的三百多年里,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一边维持族群的生存,一边不停寻找与蛇神有关的线索。

因为专注于追寻“神明”

的存在,古潼京人分作两派,一派便是最终在此处想要复刻故土的这群人。

另一派则常年游走在外,追逐着各种神话传说、神迹诡谲之事的调查。

按照凌越的理解,这两派其实就是实践和理论的分工。

一开始,两派还会经常聚到一起交流彼此寻觅到的线索。

可随着老人的死去,新生代的成长,各自的追求和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变化。

彼此联系不再那么密集。

在此处留下这些羊皮纸的祭司正是有感于此,才决定把自己从祖辈那里听到的关于古潼京的事,以及他们的使命记录下来。

以防信息断代。

在祭司的记录中,凌越了解到,追求宗教的理论派得到的最后与实践派有关的消息,是他们在昆仑山看到了神。

他们决心深入地底,去追寻神的足迹,渴望从神那里得到帮助,或为他们向伟大的蛇神传达他们族群的信仰和诚意。

至此,实践派失去联系。

其中,羊皮纸上记录的一笔,让凌越着重看了几秒。

[……他们遇到了神灵在人间的使者,那是一群强大得无法想象的人……]

这样的表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张家人。

后面的一段话,也说明了这一点。

[……他们做出了决定,把古潼京的存在,告诉了神使,希望能找到其他方式,解救流淌在族人血液中的诅咒……]

至于最后,他们是否得到了解救,羊皮纸上并没有记录,凌越也就无从得知。

同时,在理论派这边,经过上百年的追溯和探寻,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他们在游历各地,追寻数百种宗教信仰的起源教义后,现这些宗教信仰似乎都可以往上追溯到几个大宗教。

几大宗教的源,又有种种联系。

譬如,在藏传佛教古教义中,曾涉及最初对神的定义。

古潼京人认为,他们是否可以追寻蛇神更原始的定义,从而得到更多与神眼的线索。

四百多年的坚守和追寻,其涉及的信息绝对是庞大的,复杂的。

仅凭这几卷羊皮纸,自然无法详细记录。

凌越很快看完了羊皮纸上的内容,习惯性予以精简、归纳和总结。

不管是理论派还是实践派,他们的线索都涉及了神话传说中的仙界所在之地:昆仑山。

最原始的宗教信仰,苯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