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北欧国家在应对严寒和冰雪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经验和技术。
叶风要求他们,立刻搜集所有关于大型渠道、港口防冰除冰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信息,尤其是非爆破、低破坏性的方案,并以最快速度提供评估报告。
与此同时,在北疆,马建国也启动了应急预案,协调周边团场和乡镇,组织更多的青壮劳力支援破冰一线。
艾山大叔带着合作社的年轻人们也赶来了,他们用粗麻绳捆在腰上,另一头系在牢固的桩子上,冒着滑入冰水的危险,在渠边奋力挥镐。
风雪中,号子声、机械轰鸣声、冰层碎裂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人与天抗争的悲壮战歌。
不到二十四小时,战士集团北欧分部传回了详细的方案和建议。其中,一种基于“水下声波共振破冰”技术和“深水增温循环系统”的组合方案,引起了叶风的注意。
声波共振破冰:通过在水下特定位置安装声波发生器,发射特定频率的低频声波,使冰层内部产生微小裂缝并持续扩展,从而从内部瓦解冰层的结构强度,使其更容易被水流冲散或辅助破碎。
在关键泵站前池和容易淤积冰凌的渠段底部,铺设特殊的换热管路,利用光伏电站白天产生的富余电力冬季白天日照依然较强。
或配套的小型地热泵,对底层水体进行轻微加温仅升高1-2摄氏度,形成向上的微暖流,阻止水面结冰或延缓结冰速度,并促进水体上下对流,防止冰絮沉淀。
这两种技术都属于物理方法,对渠道结构几乎无损伤,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或远程控制,非常适合“智慧清泉”系统的集成。
叶风立即将方案和供应商信息发回北疆指挥部,并指示战士集团总部,不惜代价,以最快速度空运第一批核心设备和技术专家前往中国北疆。
当装着声波发生器和换热管路的木箱,在武装护卫下运抵抢险现场时,陈山河和技术团队如获至宝。
在随行外籍专家(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和战士集团国内工程师的配合下,他们争分夺秒地进行安装和调试。
第一批设备优先安装在了冰情最严重的渠段。当声波发生器沉入水底,启动电源的那一刻,一种低沉的、几乎感觉不到的嗡鸣声在水中传播开来。
起初,冰面似乎毫无变化。但几个小时后,巡线员惊喜地发现,原本需要重锤才能砸开的坚硬冰盖,现在用钢钎轻轻一撬,就能大片地裂开、上浮!
水流的力量随之增强,将碎裂的冰块冲向下游预设的拦冰栅处,再集中处理。
同时,在“清泉一号”泵站前池,深水增温系统也开始运行。
虽然无法让水面完全不结冰,但有效地减少了冰层厚度,并显着抑制了冰絮的生成,保障了水泵的进水安全。
科技的介入,瞬间扭转了被动局面。破冰效率呈几何级数提升,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风险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