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4章 捏着鼻子谈判的大国(5 / 6)

国家资源公司”模式对关键矿产资源的严格控制,让那些曾经对其施加制裁的西方大国陷入了尴尬境地。

    他们的高科技产业、汽车制造业,尤其是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行业,极度依赖来自非洲的钴、锂、稀土等关键原材料。

    过去,他们可以通过跨国公司轻松获取这些资源。

    但现在,东非共和国将这些资源与本土加工和新能源产业深度绑定,要么购买高附加值的电池材料或组件,要么接受其“资源换基建”或“EASU结算”的模式,想再以低价直接掠夺原材料变得异常困难。

    米国起初试图施加更大的压力,甚至考虑对东非共和国的电池和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样做只会推高本国新能源产业的成本,减缓其能源转型步伐,反而将市场更大份额让给了东非共和国及其合作伙伴(如南里奥格兰德联邦等)。

    欧洲国家,特别是汉斯国和三色国的汽车巨头与电力企业,首先坐不住了。

    他们的生产线不能停,他们的能源转型计划不能搁浅。

    在经过激烈的内部争论和利益权衡后,他们不得不绕过米国的部分阻挠,开始与东非共和国进行务实接触。

    谈判是艰苦的。叶眉带领的外交和经贸团队,在兄弟集团商业情报的辅助下,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一位欧洲大国的特使在私下抱怨:

    “和这些东非人谈判真是太难受了!他们对我们的人权指责嗤之以鼻,对所谓的‘民主标准’避而不谈,只盯着资源定价权、技术转让比例和EASU结算份额。可我们偏偏还需要他们的钴和电池!”

    最终,一些欧洲企业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了部分条件,

    与东非国家资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特定矿区,并承诺在当地建立研发中心或更高级别的加工厂。

    在部分大宗交易中,接受一定比例的EASU结算;采购东非共和国生产的、符合标准的光伏组件和储能系统。

    这些合作,虽然带有不情愿的色彩,但却在事实上打破了米国主导的孤立政策,为东非共和国带来了宝贵的外汇、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极大地提升了EASU的国际认可度。

    杨三在军方内部会议上,略带讽刺地评价:“以前他们用枪炮和我们说话,现在用合同和条款。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利益。只不过现在,我们手里也有了硬家伙(指资源和关键技术)。”

    叶柔则看得更远:“不要被暂时的合作迷惑。他们只是暂时妥协。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窗口期,加快自身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决不能停留在产业链的中低端。”

    “同时,内部治理和民生改善不能松懈,这才是我们应对一切挑战的根本。”

    东非共和国以其对资源的有效掌控和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不仅在非洲确立了新的领导地位,也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