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而在北部干旱高原,则发现了潜力巨大的铂族金属(铂、钯等)和钒矿,后者对于大规模储能电网至关重要。
这些发现,让共和国高层欣喜之余,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国际矿业巨头和其背后的国家势力闻风而动,觊觎之心昭然若揭。
如何开发这些宝藏,而不重蹈非洲许多“资源诅咒”国家的覆辙,成为摆在叶柔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
“我们不能只卖原材料,”叶柔在资源战略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
“那是过去的老路,利润被中间商和国际市场波动剥夺,留给当地的只有被破坏的环境和空洞的财富。”
“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尽可能将产业链留在国内,至少要进行初加工和部分精炼,提升附加值。”
叶眉补充道:“这需要技术和资金。战士集团在资源开采、工程基建上有雄厚实力,兄弟集团在精密制造、化工提炼和全球销售渠道上有独特优势。我们必须与他们进行更深度的绑定。”
一个名为“红土变黄金”的国家资源开发战略迅速启动。其核心模式是“国家控股、企业运营、技术共享、利润回流”。
共和国政府以矿产资源和土地入股,成立“东非国家资源开发公司”(NATIONAL),持有至少51%的控股权。
战士集团以其强大的工程力量、矿山建设能力和安保经验入股,负责矿区的基建、开采和内部安保。
兄弟集团则以其先进的冶炼技术、设备制造能力和全球分销网络入股,负责建立选矿厂、冶炼厂,并包销部分产品。
第一个试点项目选在了南部的锂钴矿区。战士集团的工程兵团以惊人的速度,在荒原上建起了具备现代化设施的矿工小镇、硬化的矿山公路和初步的选矿车间。
兄弟集团的技术团队则同步跟进,带来了高效的矿石破碎、浮选设备,以及初步的碳酸锂提炼生产线。
与此同时,在战士集团的帮助下,一条从矿区通往印度洋沿岸新建成的“联盟港”的专用重载铁路被提上建设日程。
这条铁路不仅用于运输矿石,未来还将服务于沿线经济的开发。
为了培养本地人才,由兄弟集团出资,与共和国教育部合作,在首都和几个资源大区建立了“东非资源学院”和多家职业技术学校。
聘请国内外专家(包括大量来自战士集团和兄弟集团的工程师)授课,定向培养地质、采矿、冶金、设备维护等专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艾莎的那位梦想学医的同学,或许未来会改变主意,因为成为一名资源工程师,同样能改变国家命运,且前景广阔。
老卡布的儿子,没有像父亲一样守着土地,他报名参加了矿区的招募,经过培训成为一名矿山卡车司机,收入远超务农,并且为能在如此宏伟的项目中工作而感到自豪。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