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面包和工作!”
长期积累的矛盾——贫富分化、腐败横行、民生凋敝——在此刻被点燃。
塔国政府试图强行镇压,并指责索马联盟是“侵略者”,但信息的壁垒一旦被撕开裂缝,官方的宣传就显得苍白无力。
索马联盟高层深知,军事胜利只是打开了局面,真正的征服在于人心。
在叶柔的亲自督导下,一场精心策划、多管齐下的“人心工程”迅速启动,目标直指塔国底层民众和摇摆不定的地方势力。
杨大提出的“边境民间互助”计划,在得到叶雨泽的首肯后,迅速从一个试探性的小动作,升级为一项系统性的战略行动。
联盟不再仅限于士兵间以物易物的小打小闹,而是由杨大牵头,组建了专业的“边境贸易与援助小组”。
小组以中立商人的名义,在双方边境的“灰色地带”建立了几个固定的物资交换点。
来自索马联盟的粮食、药品、廉价的服装、文具、太阳能灯等生活必需品,潮水般涌入塔国一侧的边境村镇。
这些物资对于长期被封锁、生活困苦的塔国边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交换的代价极低,往往只需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甚至只是“信息”。
哈吉和莱瓦这样的基层士兵,经过简单培训,成了第一批“宣传员”。
他们不再仅仅交换咖啡豆,而是会和塔国士兵、边民聊天,讲述索马联盟辖区内的生活。
孩子们有学上,村民们能用上干净的电和水,生了病有诊所可以看……
这些朴实无华的描述,比任何宣传册都更有力量。
同时,联盟派出精干的医疗小队,以“国际志愿者”的名义,进入塔国边境地区开展义诊。
药品由联盟提供,治疗免费。许多塔国民众一辈子都没见过正规医生,索马联盟医生的到来,治愈的不仅是身体的疾病,更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好感的种子。
叶眉负责的EASU(东非稳定单元)信息部门开足马力。
他们利用瘫痪的塔国官方媒体渠道空窗期,通过便携式收音机广播、偷偷散发的传单、以及难以被完全屏蔽的网络信息流,向塔国腹地传递信息。
广播内容精心设计:既有对塔国政府腐败无能的揭露(证据来自杨大从边境交易中获取的情报,以及叶柔早已布局的情报网),更有对索马联盟政策的正面宣传。
重点突出联盟的“共享发展”理念:
“我们不是来征服的,我们是来共同发展的。”
宣传中大量使用塔国地方语言,讲述普通人在联盟治理下改善生活的真实故事,极具亲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