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俄罗斯各地乃至友好国家的精英子弟汇聚于此,很多人背景显赫,心高气傲。
初来乍到的叶飞,首先面对的是语言和文化上的细微隔阂(虽然俄语流利,但一些俚语和文化梗需要适应),更重要的是来自周围人的审视和挑衅。
他的类似亚洲人的面孔在校园里颇为显眼,加上“破格录取的背景,让他迅速成为焦点,也成了某些人眼中“走后门的软柿子”,想要踩着他树立威信。
第一次在格斗训练课上,一个身材高大魁梧、出身哥萨克家庭的学员谢尔盖,就公然向叶飞发起挑战,言语中充满了轻蔑,想给这个“关系户”一个下马威。
周围的学员立刻围拢过来,吹着口哨,等着看好戏。教官抱着胳膊,也没有阻止,显然也想看看这个新来的底子。
叶飞眯起了眼睛,这个场景,让他在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军垦城的训练场,只不过对手换成了人高马大的毛熊。
他没有废话,只是沉稳地摆开了架势,那是在军垦城千锤百炼,融合了军用搏杀术和中国传统功夫的起手式,沉稳如山岳,又隐含爆发力。
谢尔盖嚎叫一声,像头蛮熊一样冲过来,企图用力量碾压。
叶飞却不硬碰,脚步灵活地侧身躲过,同时一记迅捷有力的手刀精准地劈在谢尔盖的颈侧。
谢尔盖冲势一顿,闷哼一声,显然被打得不轻。他恼怒地转身,拳头抡得呼呼生风。
叶飞则利用身材相对“矮小”但更灵活的优势,闪转腾挪,一次次避开重击,每一次出手都精准地打在谢尔盖的关节、软肋等薄弱处。
这不是蛮力的对抗,而是技巧、速度和精准度的绝对碾压。
几分钟后,谢尔盖气喘吁吁,身上多处酸痛,却连叶飞的衣角都没怎么碰到。
最终,叶飞抓住一个空档,一个干净利落的背摔,将庞大的谢尔盖重重地摔在垫子上,随即锁技跟上,彻底制服。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高效而冷酷的美感,完全不是军校里常见的俄式摔跤或拳击的风格。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收起了轻视的目光,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一丝敬畏。
教官眼中闪过赞赏,点了点头。从此,再无人敢因外貌和年龄而小觑叶飞,“中国功夫”和“那个能打的东方小子”的名声迅速在学员中传开。
但这仅仅是开始。叶飞深知,光能打是不够的。
他憋着一股劲,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最好。
文化课、军事理论、图上作业、实弹射击、野外生存、坦克驾驶……他投入了百分之两百的努力。
军垦城培养出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
别人休息时,他在加练;别人抱怨时,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