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天啊,我们差点被那些垃圾新闻骗了!”
“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泪目了!向所有在戈壁、在非洲、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奋斗的‘基石’致敬!”
“《新锐观察》?谢XX?你们欠叶总一个道歉!欠公众一个真相!”
舆论发生了惊天逆转!那篇报告文学如同一柄淬炼于戈壁风沙、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利剑,瞬间刺破了所有精心编织的谎言与污蔑的泡沫。
读者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讨论、推荐。主流媒体迅速跟进,开始深度挖掘报道军垦城和战士集团的真正成就与精神内核。
谢某和他的《新锐观察》瞬间被淹没在汹涌的民意声讨和同行鄙夷的目光中,仓促撤稿、道歉,但信誉已然破产。
戈壁滩,“绿洲一号”基地。
一份刊载着《基石》的期刊被放在叶雨泽那张堆满图纸和数据的简易办公桌上。
他刚刚从田间回来,裤脚还沾着新鲜的泥土。他拿起期刊,粗糙的手指缓缓抚过封面上那遒劲的标题,翻开了内页。
他看得很慢,很仔细。夕阳的余晖透过板房的窗户,将他并不高大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
他的脸上没有激动的表情,依旧平静。
只是当他读到某些段落——比如描述他第一次见到伊凡娜父亲病危时的情景,比如写他力排众议将重任交给年轻的伊凡娜。
比如玛莎投资军垦城第一家机械加工厂,比如二红如何在军垦城创立军垦超市,如今成为世界零售业霸主,把整个华夏的小商品推向世界。
写他蹲在麦苗边的细节——他的目光会停留得更久一些,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有极细微的波澜掠过。
良久,他合上期刊,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是无垠的戈壁,光伏板在落日下反射着温暖的金红色光芒,风车巨大的剪影缓缓转动。
更远处,新播下的耐旱麦种,正顽强地在沙土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乌梅被赵工叫到了叶雨泽的板房门口。她有些忐忑,不知这位沉默如山的总裁会对她的“擅自行动”作何反应。
叶雨泽转过身,手里还拿着那份期刊。他看着站在门口,脸庞被戈壁阳光晒得黝黑发亮、眼神却比来时更加清澈坚定的乌梅。
没有感谢,没有夸奖。
他走到乌梅面前,将那份厚重的期刊轻轻放在她手中,然后,伸出那只布满老茧、曾点燃炼钢炉、抚过麦苗、也托起过无数人命运的大手,在乌梅的肩膀上,沉稳地、重重地拍了两下。
那两下拍击,力道透过肩胛骨,直抵心扉。胜过千言万语。
他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