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8章 另辟蹊径(4 / 5)

   投影幕布上,动态数据随着假设条件的改变不断刷新,王副主任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首次聚焦在这个总爱“多管闲事“的年轻人身上:

    “这个.可视化呈现确实直观,不过数据来源的权威性.“

    “所有数据都经过统计局官网核验,“

    叶茂快速调出后台界面,“而且模型预留了三个数据源接口,方便后续更新。“

    会议室里响起零星的议论声,他瞥见司长悄悄竖起大拇指。这是他入职以来,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感受到被认可的暖意。

    然而好景不长,三天后,方案被退回的意见摆在了他桌上。

    “需经信息中心技术审核““增加专家论证环节““补充五年历史数据对比“,红笔批注密密麻麻铺满三页纸。

    叶茂攥着文件站在走廊,听见隔壁办公室传来张主任的声音:“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这种创新项目风险多大.“

    深夜的办公室只剩他的办公室亮着灯。

    叶茂盯着电脑屏幕上停滞的项目进度条,突然想起读研时陈教授教过的系统论。

    任何改革都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扰动。他翻开工作日志,在“阻力分析“一栏写下长长的清单:

    部门权责交叉、技术壁垒、风险规避惯性.

    转机出现在一次跨部门协调会上。分管副部长亲自督办的招商引资项目急需行业趋势分析,传统的纸质报告根本无法满足动态展示需求。

    当信息中心主任支支吾吾表示短时间无法完成时,司长突然开口:“小叶之前做过类似模型,也许能应急。“

    叶茂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会议室时,手心全是汗。

    大屏幕亮起的瞬间,他听见副部长低声询问:“这是你们自己做的?“

    随着数据模型流畅运行,会议室里的气氛明显松弛下来。会后,副部长拍着他的肩膀:

    “小同志不错,把这个模型完善一下,做成全部通用模板。“

    这个意外的肯定像投入深潭的巨石。叶茂带着小林成立了临时技术小组,白天应付日常工作,深夜泡在机房优化程序。

    陈教授介绍的计算机系研究生也加入进来,团队在体制与学术的夹缝中摸索前行。

    三个月后,全局首个智能决策分析系统试运行,叶茂在启动仪式上看见王副主任悄悄拍照发朋友圈。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系统试运行期间,某科室上报的数据出现偏差,导致预测结果严重失真。

    问责会议上,有人暗示是技术团队的程序漏洞。

    叶茂攥着连夜核查的原始数据冲进会议室。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