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4章 关于叶姓(2 / 3)

; 看见叶风的第一眼就问:“你不是本地人,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原来,老板把他当成专门来吃他大饼的顾客了。

    这些年确实有一些闻名来吃的,让他这个藏在村子里小店,越来越出名。

    叶风就坡下驴,跟老板谈论起这个村子,结果歪打正着,老板叫叶少全,正是北关村人。

    叶风大喜,但是却不动声色,跟他谈论起叶姓起源。

    其实每个大的姓氏传说都比较复杂,也有很多版本,不过老人家们只相信一种,那就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

    这个来历自然也清楚,如今民间大部分老人们,都坚持这个说法。

    其实这个说法本来也没错,这件事儿追溯到一首《苏三离了洪桐县》,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对于历史的追溯。

    洪桐县这个名字被网友拿出来仔细戳摸,有关洪桐县的历史,还要从朱元璋时期算起。

    朱元璋时期到永乐时期,洪桐县一共组织过8次大型搬迁活动。

    众所周知凡有大型搬迁活动,则必是战乱时期,例如两次人口南迁,一次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次是在两宋时期。

    这两次的背景皆是在北方战乱连连之时。

    三国乱世,五胡十六国的乱政,以及靖康之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人口南迁的背景是在无能为力之下进行。

    而洪桐县8次大规模迁移则是在政府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搬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离开生养之地,谁也不愿意。

    这是因为在元末之时,百姓深受蒙古人的压榨,恰逢此时水、旱、蝗、疫四灾横空出世,百姓食不果腹。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起义不断。换句话说,元末的农民起义是没有粮食导致的。

    虽然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但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这样下去可不行。

    为此朱元璋这才决定把人口相对密集的山西洪桐县人进行有规律有目的的迁徙。

    当时洪桐县的迁徙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

    然而老一辈人总是有着普遍的“落叶归根”的思想,迁徙意味着这一辈子都可能回不到家乡来,因此很多人很抵触。

    因为当时是在山西大槐树底下的广济寺进行的迁徙,因此洪桐县人都以这可槐树为标志,告诫自己的后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

    统治者知道迁徙遇到的阻力空前绝后,这是因为当时政府规定迁移的宗旨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这样的明文规定阻力能不小吗?一旦处理不好明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便会瞬间土崩瓦解。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