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日期渐近,
沭阳县的文学氛围也愈发浓稠起来。
这日,城东“雅集轩”茶馆办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文会,
发起者是本县几位颇有文名的老秀才,
意在让备考的童生们互相切磋,
交流心得。
茶馆临河而建,二楼雅间打通,
布置得清雅别致,
墙上挂着几幅水墨丹青,
窗外垂柳依依,河风送爽,
倒是个以文会友的好去处。
收到帖子的,
多是本次府试成绩靠前或有家学渊源的童生,
约莫二十来人。
苏惟瑾本不欲参与,
但七叔公和赵教谕都暗示他需适当露面,
既可探听风声,亦可扬名固誉,
他便也来了。
他一袭半旧青衫,
坐在靠窗的不起眼位置,
神色平静,与周遭或兴奋、或紧张、
或故作矜持的学子们格格不入。
孙志远自然也来了。
他今日特意穿了件崭新的宝蓝色直裰,
头戴方巾,手持一柄泥金折扇,
顾盼之间,颇有几分风流自赏的意味。
自府试被苏惟瑾压过一头,
他憋屈了许久,
今日打定主意要在这文会上找回场子。
他身边照例围着几个以他马首是瞻的跟班,
不时发出刻意压低的奉承笑声。
文会伊始,照例是品茗闲谈,
继而以“临河咏柳”为题,
各作诗一首暖场。
这是常规流程,众人皆提笔蘸墨,沉吟起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