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大腿(差点把旁边一位打瞌睡的考官吓出好歹);
看到“治水如治军”、“系统筹划”之论,
他霍然抬起头,眼中精光四射,
看向周大人,声音都因激动有些变调:
“周大人!此卷…此卷何在?!
快找出其墨卷(原卷)!
老夫要看看这究竟是哪位大才所作?!
这…这治水之策,高屋建瓴,
切中时弊,既有古圣先贤之遗风,
又有…又有前所未闻之创见!
若真能施行于沭水,
实乃百姓之福,朝廷之幸啊!”
陈老相公的激烈反应顿时吸引了所有考官的注意。
一时间,那份朱卷被争相传阅。
“唔,经义是有些离经叛道,
但细究之下,并非胡言乱语…”
“诗赋极佳!当为此次魁首!”
“妙啊!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江河之上’!
此言壮哉!”
“咦?
这‘以数术窥天时’…
虽显匠气,却似乎…颇有实效?”
“何止实效!
老夫在地方为官十载,
深知河工之弊,
历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未见过如此统筹全局之策!
此子有相才之略!”
惊叹声、争论声此起彼伏,
阅卷房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几乎所有考官都被这篇策论折服,
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极强的可行性,
让他们这些熟读诗书、
深知民间疾苦的官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