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补贴(1 / 4)

王建安脸上维持着平静,心里却是猛地一沉,尹彬带来的这个消息,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沉重得多。

彭县,这个如今看来只是刚刚起步模仿的县城,将会凭借其境内大片的平原坝区。

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后期地方政府倾注全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迅猛发展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排得上号的重要“菜篮子”基地之一。

尤其是其高度集约化、专业化的蔬菜育苗产业,更是会后来居上,闻名全国,成为许多大型蔬菜基地的种苗来源地。

王建安上辈子不知道彭县的大棚发展历史,他原本预估,彭县大规模的蔬菜产业化至少还要三五年才会真正形成气候,给他和棚鲜生留下足够的窗口期。

没想到,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其起步时间竟然这么早。

历史的惯性果然强大,该来的终究会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必须加快李家沟合作社的升级步伐了。

他压下心头的波澜,继续问道:“三哥,你看仔细没?他们那边大棚里,主要种的啥子菜?

跟我们一样,也是黄瓜、番茄这些,还是有别的花样?”

尹彬回忆了一下,肯定地说:“我在他们那边镇上的批发市场棚子里看到摆出来的,主要是黄瓜和番茄,品相看着一般般,比我们的差一截,果子大小不匀净。

至于大棚里头还种了别的啥子菜,我就不晓得了,没进去看。

不过,我看到有挂着外地牌子的卡车往他们那个方向运化肥和农资,量不小,看样子像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架势。”

他顿了顿,似乎想宽慰王建安,又像是给自己打气,分析道:“不过话说回来,建安,我觉得吧,摊子铺得大不一定就管用。

搞大棚是个精细活,你们李家沟这都摸索着搞了两年多了,从搭棚、育苗、施肥、防病到销售,都已经形成一整个产业链了。

他们那边刚起步,一时半会儿想追上我们,没那么容易。

再说了,蓉城市场那么大,几百万人天天张嘴要吃饭,蔬菜需求量海了去了。

多几个大棚基地供应也不是坏事,还能平抑一下菜价,免得有人说我们棚鲜生搞垄断,把菜价抬高了。”

旁边围拢过来的张泽安、张春城等几人听了尹彬的分析,也都纷纷点头,觉得在理。

“就是,我们的菜质量好,老主顾认的是我们棚鲜生的牌子。”

“眼下我们的菜天天都不够卖,他们那边就算种出来,也抢不走我们的生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似乎轻松了些。

眼下棚鲜生的蔬菜确实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蓉城市场很受欢迎。

从表面上看,彭县那边刚刚起步的大棚,确实还远远构不成直接的威胁。

但王建安内心深处却不这么想。

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聚集效应一旦形成,力量是巨大的。

一旦彭县那边的蔬菜基地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

那么未来对像李家沟这样依靠本地能人带头,局限于一个或几个村社范围的传统大棚基地,必然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在普通的大宗蔬菜品种上可能是压倒性的优势。

因为对方的成本可能更低,产量可能更大,标准化程度可能更高。

好在王建安凭借超前眼光,已经带领棚鲜生提前开始布局。

不仅占据了蓉城部分高端社区零售市场,还在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比如草莓等高端水果,以及农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