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大会后,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
集镇上,扯布做新衣的、称糖打酒的、请香烛买鞭炮的,络绎不绝,大多都是李家沟的面孔,】。
孩子们穿着臃肿的棉袄,在村子里追逐打闹,口袋里揣着几毛钱的“巨款”,计划着买哪种鞭炮更响。
王建安家更是如此。
尹祥平和婆婆张玉清、大嫂冯彬蓉成了最忙碌的人。
大锅里煮着肉,院子里搭起的简易灶台上熏着腊肉、香肠。
空气中弥漫着柏树枝和橘皮混合的独特烟香,夹杂着肉类的咸香,引得大黄天天往家跑,大棚都不回了。
王刚穿着崭新的棉猴,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妈妈和奶奶身后,好奇地看着挂满檐下、油光发亮的腊味,时不时踮起脚想摸一摸。
王建安抽空去了几趟乡信用社,跟进贷款的审批进度。
刘主任那边反馈说,材料已上报,县联社正在审核,让耐心等待,估计年后再有确切消息。
同时,他也让张泽安持续关注着县里关于保镇屠宰场协议转让的公示情况。
这天,王建安正在家里帮着劈柴,尹彬开着那辆风尘仆仆的货车回来了。
车斗里装满了从蓉城捎回来的年货,还有给王刚买的新玩具。
王建安接过尹彬递来的烟:“三哥,辛苦你了,这大过年的还跑一趟。”
尹彬咧嘴一笑:“辛苦啥,最后一趟了,送完就安心过年。
蓉城那边你放心,小英和英华把店打理得井井有条,年前生意火爆得很,存货都卖得差不多了。
他们年二十八关店,初八开门,我都安排好了。”
王建安点点头:“那就好。”
到时候妹妹也能回来了,说起来她也一年没回来过来了。
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王建安就带着王刚,在大门框上贴上了春联和福字。
新房的瓷砖墙面和玻璃窗,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堂。
堂屋里,新买的彩电开着,虽然信号时好时坏,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曲,却也给家里带来了热闹的背景音。
这可是附近乡里的第一台彩电,开机当天全村的人都来观看了,大家都对这个玩意儿啧啧称奇。
尹祥平和张玉清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
冯彬蓉打着下手,王刚则在几个大人腿边钻来钻去,不时被塞一口刚出锅的炸酥肉或香肠。
下午,王小英回来了,二十八闭店之后她又去了周英华的家里,今天才回来。
两人上半年已经在蓉城定下了婚约,当时王太平和张玉清专门跑去蓉城见了周英华的父母。
傍晚时分,王建安在院子外挂起了大红灯笼。
堂屋的八仙桌上,碗碟层层叠叠地摆满了菜,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一家人围桌坐下,王太平作为家长,露出了开怀的笑容,端起酒杯,说了几句吉祥话:“今年在建安的带领下,又是收获的一年。希望来年,一家人平平安安,继续赚大钱!”
“都好!都好!”众人纷纷举杯附和,连王刚也学着样子,举起自己的小碗,里面是甜甜的米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响起,远处传来孩子们嬉闹的声音。
屋内,暖意融融,笑语喧哗。
王建安看着众人脸上的笑容,这一年的艰辛与拼搏,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沉甸甸的幸福。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大家一直守岁到午夜,王建安带着王刚到院子里,点燃了一挂长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