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拿着传单找来的。
虽然买的不多,但至少有人进门了。
王建安让王小英留意每个顾客的购买习惯,偷偷在小本子上做记录。
傍晚时分,店里来了个意想不到的顾客,一个穿着讲究的老先生,手里拿着一张传单。
老先生推推眼镜,仔细看着货架上的菜:“你们这能送货上门?”
王小英连忙回答:“能,能!你住在哪儿?买够十块钱我们就免费送。”
老先生点点头:“我住三栋二单元501,腿脚不太方便,下来一趟不容易。
这样,你给我配十块钱的菜,要一把青菜,两根黄瓜,再来点豆腐有没有?”
王小英愣了一下:“对不起大爷,我们暂时没有豆制品......”
她显得有些窘迫。
王建安赶紧接话:“大爷,今天豆制品卖完了,明天肯定有。
你要不先买这些,明天我们进了豆腐直接给你送去?”
老先生想了想:“也行,那这些多少钱?”
他仔细挑拣着蔬菜,看得出是个讲究人。
称完菜,刚好十块零五毛。
王小英爽快地说:“大爷,今天刚开张,五毛零头不要了,收你十块。我现在就给你送去?”
老先生满意地点头:“好,好,你们服务真周到。”
王小英让店员看着店,自己提着菜跟着老先生去了。
二十分钟后回来,满脸红光:“二哥,老先生说以后就在我们家买了!他还给了我几个邻居的电话,说他们可能也需要送菜服务!”
王建安笑道:“看吧,这就叫培养忠实顾客。”
接下来的两天,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每天能有个一二十单,虽然不算多,但比之前强多了。
王建安同时还在教王小英做销售记录:每个顾客买了什么,有什么偏好,什么时候来买东西,连顾客的闲聊话题都记下来。
王小英不解地问道:“这是要干啥?记这么细多麻烦啊。”
王建安解释:“这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
比如你发现买有机蔬菜的多是中老年人,家庭主妇,买进口水果的多是年轻人,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货。
记住老顾客的喜好,下次人家一来,你就知道推荐什么,显得贴心。
还可以根据消费记录,在顾客常来的时候说点个性化促销信息。”
王小英恍然大悟:“原来做生意还有这么多门道,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该进什么货,该推广什么产品了。”
王建安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订货单,上面罗列了店里常卖的菜品,让王小英发给那些老顾客。
“让他们勾选需要什么,明天要送什么,提前一天打电话来订,这样你就知道该进多少货,减少损耗。”
这个法子特别受那些不便出门的老人欢迎。
不到一星期,就有了十来个要求上门送菜的顾客。
一天下午,王建安送完货回店,看见王小英正在和一位中年妇女争执。
“怎么了?”王建安上前问道。
王小英气呼呼地说:“这位大姐非说我们的西红柿有农药味,要退货。”
那妇女拎着袋西红柿,一脸不满:“就是有怪味嘛!跟我以前吃的不一样!还这么贵,这不是骗人吗?”
王建安拿起一个西红柿闻了闻,又掰开看了看,然后笑了:“大姐,这不是农药味,是西红柿本身的香味。
你尝尝,这是自然成熟的番茄,跟那种催熟的味道不一样。
我们这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