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热闹的信用社(2 / 4)

p>

有了这几十亩地的稳定货源,棚鲜生下半年的菜品种类和供应量都能上去一大截。

而且这两个队的地理位置真的太好了,不只是适合搞大棚。

更是因为他们是李家沟和乡道之间的缓冲地段,类似于一个屏障。

外人要来李家沟都会先经过他们小队。

有了他们挡在前面,李家沟的防范措施也就不需要那么严密。

至少大部分人家里不需要再派人夜宿大棚了。

按完手印,人群没散,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钱的问题。

“建安,这搭棚子的铁丝和薄膜大概需要好多钱?”一个5队的老汉皱着眉问道。

王建安早就料到:“我们原来修一亩大棚大概用了2000块多一点。不过现在镇上支持,去买材料应该要更便宜一些。

你们可以自己想办法凑,亲戚朋友借一点,家里能卖的点粮食牲口卖一点。

或者去找信用社贷款,现在政策鼓励这个,非常好贷。

你们两队队长可以去乡上信用社问问,就以生产队或者合作社的名义去申请。”

“贷款?利息高不高哦?”有人担心。

王建安:“利息也不高,大棚搞起来,一季菜卖的钱,还贷款绰绰有余,舍不得投入,哪来的产出?反正要等到7、8月份才开始修,这几个月你们可以再种一季早玉米,到时候卖了也能换回一些钱。”

听了这话,大家心里稍微安定了些,七月中旬,还有三四个月,确实有时间周转。

事情定下,人群渐渐散了。

陈得明和张永和拿着协议,像捧着宝贝,商量着明天就去乡信用社打听贷款的事。

王建安转身回了屋,尹祥平给他端了碗热水过来:“这下摊子铺得更大了,忙得过来不?”

现在不只是李家沟的大棚,还有镇子湾和5、7小队也开始搞起了大棚,都需要人去指导。

“忙不过来也得忙。”王建安喝了口水,“这是好事,等他们都搞起来了,形成规模,蔬菜公司那边就更稳当了。”

没过两天,陈得明和张永和兴冲冲地跑来告诉王建安。

信用社那边听说他们是搞大棚种植,跟李家沟合作社学的,态度很好。

虽然具体贷款额度还要根据各户信用和抵押情况评估,但答应优先考虑,让他们尽快准备材料申请。

这下两队人的积极性更高了。

这边刚消停,李家沟合作社自己也有大事要办,头年的贷款到期了,该还了,而且还要贷新的。

如今李家沟合作社可是今非昔比。

光是养猪场一年卖的猪就够还钱了,更何况第一批搞养猪场的也都参与了搞大棚。

众人的主要目的是去贷款,现在养猪场更换成了全价饲料,每个月的支出非常大。

而且他们现在还没有换种的土地,现有大棚的维护花费也比较多。

吃了早饭,合作社的社员们陆陆续续来到大坝子。

个个脸上都带着笑,不少人手里提着布袋子,里面鼓鼓囊囊全是钱。

五十块的,十块的,两块一块的,还有毛票,都是这段时间卖菜攒下的。

“春城,你屋头这次还多少?”有人问张春城。

张春城拍拍手里的布袋,声音里透着得意:“肯定是全部还撒,5000块。”

“可以哦,万元户就是大气!”

“嘿嘿,差不多,差不多。”张春城嘴咧得老大。

王建安和王太平、王建平也到了,他们家的贷款钱早就赚回来了。

去年扩建那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