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出了两天太阳,地气都烘得干爽了些,王建安家的新房子终于开始打地基了。
条石已经安放到位,就等着浇灌混凝土。
这几天地里没什么急活,王建安和大哥都泡在工地上帮忙,和请大刚、小刚兄弟俩一起搅拌水泥,搬运石料。
尹祥平背着王刚,从老屋那边走了过来。
小家伙在她背上不安分地扭动着,咿咿呀呀地叫,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指着不远处大棚薄膜。
“呵呵,幺儿也喜欢这些大棚啊?晓得那是我们家的聚宝盆咯?”尹祥平笑着,轻轻颠了颠背上的孩子,朝王建安喊道:“建安,泽安舅舅来了,说是有事找你,人在院坝里等着的。”
“来了。”王建安应了一声,把手里的铁锹插进沙石堆,拍拍手上的泥灰,又跟大刚交代了几句,让他安排个人来接手搅拌,便转身往家走去。
王刚看见爸爸,叫得更欢快了,小手挥动着。
王建安走过去,用相对干净的手背轻轻碰了碰儿子红扑扑的小脸蛋,才大步朝院坝走去。
院坝里,张泽安正坐在坎子上和王太平说着话,手里卷着叶子烟,脸上则是压制不住的兴奋神色。
“泽安舅舅,啥子事?”王建安走过去问道。
张泽安转过头,笑呵呵地说道:“好事!天大的好事!早上乡里开会,霍支书说明天镇上的刘副镇长要亲自带人到我们李家沟来参观!”
“刘副镇长?带人来参观?”王建安愣了一下,随即回过了神。
虽然上辈子加这辈子,他都没亲眼见过镇上的领导,但副镇长来李家沟,这事倒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从镇上不遗余力地帮忙申请县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到协商专项贴息贷款额度,就能看出镇领导对李家沟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典型非常重视。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肯定会来亲眼看看,毕竟王建安现在搞出的名堂,从结果来看,也是他们一份实实在在的政绩。
张泽安继续说道:“对头,霍支书特意交代了,刘副镇长这次可不是空手来的,还专门从蓉城请了个啥子大棚专家、教授过来。
要到我们这儿实地看看,还要给周边几个村那些想搞大棚又心里没底的人讲讲课,普及一下大棚知识。”
王太平在一旁吧嗒着叶子烟,也接口道:“镇上领导重视,这是大好事啊,说明我们搞这个大棚,真正搞出名堂来了,上面都认可了。”
王建安点点头:“确实是好事。有专家来讲课,正好,也省得我们一个个去教,去解释。他们好久(什么时候)到?”
张泽按:“说是明天上午九点多钟先到乡上汇合,然后就直接来我们这儿。
霍支书让我们准备一下,把猪场和大棚都收拾得干净点,
给人留个好印象。
特别是你,建安,专家肯定要问你话,你可得好好说。”
“要得,这个放心。”王建安应道,“大棚天天都收拾着的,干净整齐得很。
养猪场那边我跟春城他们说一声,明天把那套自动喂食的家伙也演示给领导看看,让他们也开开眼。”
张泽安同意道:“我也是这个意思,那就这么定了,你先忙,我这就去养猪场给春城、华安他们打个招呼!”
说着,他卷好的烟也顾不上抽了,别在耳朵上,风风火火地就走了。
第二天,还不到九点,王建安家院坝和养猪场那边就都忙活开了。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需要准备的,就把猪圈外的走道用水冲了一遍,露出干净的石板。
一切都保持着日常的最佳状态,反而更显得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