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见到这样的好天气。
就在大伙儿等得脚底板发凉,开始有人小声抱怨“尹老板怎么还不来”时,垭口那边终于传来了汽车引擎的闷响和刺耳的喇叭声。
“来了!来了!”人群一阵骚动,个个对着垭口方向翘首以盼。
不一会儿两辆蓝色小货车晃晃悠悠地停在了大棚区边的空地上。
打头那辆的副驾驶门被推开,尹彬裹着一件半旧的军大衣跳了下来,脸冻得有些发青,嘴里哈着白气。
“对不住各位乡亲,”尹彬一下车就赶紧拱手,“让大家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
“尹老板辛苦。”
“来了就好。”
众人七嘴八舌地应着,这点等待的焦躁在即将到手的现钱面前,瞬间烟消云散。
尹彬身后,赵强和李兵也利索地跳下车厢。
赵强还是那副退伍兵的板正样子,动作行云流水,干脆有力。
李兵则笑嘻嘻地跟社员们打着招呼。
“都摘好了哈?”尹彬搓着手,走到那一排排竹筐前,弯腰随手拿起一根,“价格那就按之前说好的,2块1斤,没意见嘛?”
这是早就商议好的,现在蓉城那边的渠道连王建安家的黄瓜都消消化不完。
整个李家沟的黄瓜大部分还是在雁县和甜城出售,这边消费水平也就这样了。
见没人提出异议,尹彬大声宣布道:“开始称重!”
人群“呼啦”一下围得更紧了些,尤其是那十二户卖菜的,挤在最前面。
“春城,你屋头最多,就从你开始!”尹彬招呼道。
“要得!”张春城应了一声,便和赵强一起把三筐黄瓜挨个抬上秤台。
尹彬亲自掌秤,李兵在旁边拨弄着磅秤上游码:“第一筐,净重58斤8两!”
同时尹彬在笔记本上写下重量。
“第二筐,60斤整!”
“第三筐,56斤2两!”
报完数,尹彬报出总数:“张春城家,三筐总重175斤整!去除筐重,黄瓜160斤。”
大家都统一用的王太平编竹筐,重量在5斤左右。
周围立刻响起一片惊叹声。
“160斤,这才第一茬啊!”
“春城,你硬是要发财了哦!”
张春城咧着大嘴搓着手:“嘿嘿,都发财,都发财。”
“下一家。”
张德泉家是7分地的大棚,抬着两筐黄瓜走了过来。
“第一筐,47斤3两!”
“第二筐,46斤7两!”
“黄瓜总重84斤!”
……
一家接一家,竹筐轮流抬上磅秤。
尹彬和李兵负责称重记录,赵强则负责把称过的黄瓜搬到车厢里。
轮到张华安了。
他小心地把两个不算满的竹筐抬上秤台,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第一筐,38斤5两!”
“第二筐,36斤9两!”
“张华安家,黄瓜总重65斤4两,按66斤算!”
张华安和老婆眼圈瞬间就有点红了,不是难过,是激动。
66斤!
这大半亩地的头茬收成,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张华安紧绷的肩膀也一下子松了下来,不住地对尹彬点头:“谢谢尹老板!谢谢!”
最后一家称完,尹彬拿着笔记本,站到稍微高点的土坎上,清了清嗓子:“好了,都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