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还没开拍就被电话威胁?(2 / 7)

做?

    是爱情?是仅存的人性?是利益?还是没有提及的兄弟情?

    可以说电影都没有提,就给人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感觉,突然就这样了。

    所以陈默必须给他们构建更完整的逻辑。

    比如陆秉坤这个角色,他和阿才本身有什么关系?

    又比如女主角,她和阿才又有什么关系?

    同时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诈骗分子?

    等等,等等,陈默都必须一一捋清了,他不想拍出一部自己看着都觉得疑惑的电影。

    至少,逻辑上自己作为导演,编剧必须通透。

    他不想只是拍一部“宣传片”,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要素。

    陈默的初步的想法是,给这几个角色,都安排一个完整的逻辑。

    比如阿才的角色,为什么要放走女主角?

    原版里面对安娜的设定也很奇葩,她作为诈骗集团的荷官,设定是一个渴望崭露头角的模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与诈骗集团合作,成为了骗局中的诱饵。潘生被拘禁的时候,求助于她帮忙报警。而她出于私利,拒绝了潘生。她衣锦还乡,得知无数赌客家破人亡的惨剧后,幡然悔悟,配合警方救出了受困的潘生及百余名程序员们,也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可是这个设定就很扯淡。

    凭什么那些冷血残暴的诈骗分子会对她网开一面?

    就因为她长得漂亮?

    所以,设定她是一个渴望崭露头角的模特没毛病。

    但是,她为什么会成为诈骗集团的荷官?陈默初步设计了一条故事线。

    那就是阿才这个角色,设定成是曾经暗恋她的人,只是可惜的是曾经她对阿才这样的人根本不屑一顾。

    而阿才在境外成为诈骗团伙的打手之后,在拐骗人才进入诈骗工厂的时候,意外重逢了安娜,因为过去她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所以想要得到安娜,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她骗过来。

    设计这样的一条线的话,那么后面,阿才放走安娜,才有了逻辑动机。

    至少相对合理一点。

    毕竟,男人嘛,对自己的白月光,肯定是有独特的情结的。

    至于安娜不帮潘生报警,这一点,陈默觉得电影里面完全是在扯犊子。

    其实本身安娜在这个诈骗集团里面,也是受限人员,她自己都救不了自己,更何况是帮人?

    至于不知道那些人被自己骗的家破人亡,要回去之后才知道,那也是扯犊子。

    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