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一席巧思惊大儒(2 / 2)

/p>

同理,升龙府一成土地种甘蔗,先不说气候水土合不合适,当地人会不会种。哪怕全都合适,也有点不划算。

陈子履又问道:“倘若朝廷给我一个专营特许,专跑徐闻与升龙之间,贩糖贩粮。从此徐闻只吃交趾米,大明其他州府的粮食,是不是变多了?”

毕、倪二人再次愣住了。

只在两京十三省内举例,容易陷入混乱,总有说法可以反驳。

涉及到外邦,一下子就清晰明白。

安南大米运到雷州府,大明的粮食自然变多了。

陈子履还不满足于此,继续往下深挖:“二位都知道,宁远缺粮缺得厉害,有时粮价竟高达10两一石。徐闻亩产砂糖2-3石,卖到安南能换15石大米,再运往觉华岛可卖150两。哪怕上缴朝廷75两……”

“妙计啊!”

毕自严一拍大腿,眼里冒出了金光。

倪元璐也为这个天才般的点子拍案叫绝。

因为按此算来,徐闻县的一亩甘蔗地,竟能为宁远供给15石大米,给朝廷上缴75两商税。

当然了,随着大米源源不断运到觉华岛,宁锦粮价肯定会下跌。

不过粮价跌了,各部就吃得起粮食,可以更频繁地操练,战斗力随之大增。

毕自严迫不及待地开始回忆,徐闻县到底有多少亩甘蔗地,每年可以产出多少砂糖。

嘴里喃喃自语:“雷州府下辖海康县、徐闻县……还有吴川县?不对不对。还有什么县来着?”

陈子履道:“严老不用算了。雷州府下辖海康、徐闻、遂溪三县。其中徐闻县在册田地862顷,一半是甘蔗地,年产砂糖约七万石。另外两县也有不少甘蔗地。”

倪元璐吓了一大跳,原来价格昂贵的砂糖,在雷州竟如此常见。

按刚才的说法,岂非小小一个徐闻县,就能换回百万石粮米,养活宁锦的几十万军民?

哪怕只补充三十万石,那也非同小可了。

要知道,袁崇焕卖粮通敌的罪名里,不过卖给蒙古几千石而已。

毕自严忍不住问道:“敢问陈少保,为何对雷州如此熟悉,可是筹划多年?”

“毕老见笑了。学生的故恩师紫坡先生,曾任高雷廉分巡道,所以略知一二罢了。”

陈子履关掉眼前的AI资料,正儿八经道:“这只是一个小小例子罢了,大明富有四海,岂止一个徐闻,一个雷州。景德镇的青花瓷,在澳门一包能卖20两,到了欧罗巴则再翻10倍。让洋人运南洋大米来换,30石换一包,40石换一包,岂非美哉?”

毕自严再次一拍大腿,叫到:“果然有道理。陈少保如此学识,往后不要再叫毕老了。叫老朽‘老毕’,可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