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问:“他说他不回老家报到……您是不是让他先回去一趟?”
“是。”李缘答:“我是这么劝过他。我跟他说,不管他回不回去就业,都得跟家里的父母商量一番。”
江婉忍不住提醒:“他的妈妈是后妈。在伟达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就病死了。没多少个孩子能在后妈的手中过上好日子。伟达小时候过得很苦,对家里没太多挂念,只牵挂以前照顾他的外公和外婆。”
“唉。”李缘心疼低声:“我大致知道。那孩子很会吃苦,真的很让人心疼。他过年没回家,好像去年也没回。读书的时候,只是短暂分别。可工作一朝定下来,便可能是一辈子的大事。就业是人生大事,还是得跟家里商量一声。他亲妈是没了,可他还有亲爸。另外,多年没见长辈们,也得回去看看。”
江婉点点头,表示理解。
“那他什么时候回去?说了吗?”
“说下个月。”李缘道:“读书会有我和河水看着,他回去十天半月没问题。”
江婉道:“还是让赖哥过来搭把手,你们也不会太忙。”
“好。”李缘答应了。
他们都已经知道王伟达会留在京都工作,等拿到了报到证就正式入职出版社。
他不擅长编辑的工作,会担任会计一职,打理出版社的所有数据。
江婉又提议:“师傅,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到了。这一次的招人得仔细些。”
“关于招人这块……”李缘搁下书本,看了过来,“我这两天正犯愁来着。”
江婉提醒:“主要以小说组为主,招三五个就行。”
“还三五个?”李缘苦笑:“你又要有鉴赏文学的功底,又要有修改小说的本事——挺难找的。你还一口气要三五个!”
不仅难找,连招聘报告都难写。
要求看似不多,实则非常难找,尤其是鉴赏文学功底这一块,哪怕是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也不敢夸这样的海口。
“像什么鉴赏功底——抽象得很。”李缘调侃:“小学生也有鉴赏文章的能力,只是高低而已。同一篇文章,一千个作者就一千个鉴赏心得。你让我怎么找?打着灯笼也不一定找得到。”
江婉也犯愁,问:“要不,先招过来试用看看?”
“不妥。”李缘摇头:“人一旦来了,总会有适合的工作。现在其他部门已经没空职,多了伟达这个会计,又多了帮忙对接仓库的小肖。除了小说组的成员,其他不好再增加了。”
顿了顿,他加上一句:“扩展太快,同事的人数增加也快。可办公室就那么大,人数太多就坐不下了。”
江婉苦笑:“先挤一挤,等宿舍楼和办公大楼建成,马上就搬过去。”
“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