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她更像她。
接下来三天,副本中生了一系列“分歧性重复”
:
她明明没有参与的协作记录,却出现她的签名;
节点在私下对话中引用她的观点,实则来源不明;
一次模拟训练中,“她”
提出了一个极高效的撤退方案,被节点全票通过——可她压根没言。
昭渊终于开口:
“系统不是要消灭你。”
“它要你被边缘化。”
“直到你变成一个‘语义污染源’。”
“让大家觉得,‘你’才是那个不稳定因子。”
“而另一个你——是他们早就认同的你。”
苏离深吸一口气。
她知道她该反击了。
但她不能直接指出“那个人不是我”
。
因为那会显得她失控、妄想,甚至像是人格分裂。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重新夺回“定义权”
。
“要从哪开始?”
林烬问。
苏离眯起眼,语气平静却充满压迫:
“从最初那个她不在场的‘原锚点’开始。”
“她可以模拟所有事,唯独模拟不了‘我自己写下的那句定义’。”
“我要用它,让大家看见,我才是唯一能锚定这一切的人。”
她的目光越过街口,看向曾被封锁的那面灰墙。
那里,曾经浮现她第一次输入的那一行字:
【存在锚点:初夏玻璃映像手中伞柄的触感】
她走过去,按下重新唤醒指令。
灰墙亮起的瞬间,系统却出另一道提示音:
【锚点访问冲突:识别到多个来源】
【请验证原初定义者身份】
她冷笑。
“很好,系统终于也分不清了。”
“那我就让它知道——我不是‘第二个’。”
副本结构深层开始震动,不是视觉层的解构,而是概念层的重构碰撞。
苏离与她的映像体,同时站在那面灰墙前。
墙上浮现的定义框输入栏,正对两个身影开放——系统无法区分谁才是最早输入“存在锚点”
的主体。
那一行熟悉的字句在被副本反复调用后,早已被复制进多个缓存区。
【系统冲突:锚点记录存在重叠结构】
【验证流程启动:人格一致性对抗测试】
【规则:双方输入关于“锚点”
的补充定义,优胜者获得访问权】
那一刻,空气静止。
苏离望向她的映像体,对方也以同样的眼神凝视她。
那是镜子吗?
不是。
她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在看另一个她,而是在对峙一段集体对她认知的集合体。
这个人,是所有节点、所有副本经历、所有行为预设——所“演算”
出的最被认同的苏离”
。
她必须打败的,不是另一个个体,而是所有人记忆中那个“她应该是这样的人”
的幻想。
系统出提示音:
【3o秒内输入补充锚点定义】
苏离深吸一口气,闭上眼。
她脑中掠过无数记忆——失败的副本、被封锁的节点、昭渊在意识中隐约浮现的声音、林烬递来数据包时掌心的温度……直到她想起一个细节。
不是战斗,不是决策,也不是定义本身。
——是她曾躲在便利贴墙下,在昏黄灯光下咬着笔杆呆的时候,意识里唯一真实存在过的微光。
她睁开眼,在提示框中写下:
【补充定义:黄光纸上笔痕未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