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那一下,周围的空气像是骤然凝滞。
苏离知道,她赌赢了。
她赌对方只是“根据她被记录下的逻辑轨迹构建的替代人格”
,而那段未归档的记忆,是这场对抗中的第一个分岔点。
“你不是我。”
苏离淡声说,“你只是一个调试工具,穿着我的壳,走我走过的路径,却没有一刻是真的我。”
那一瞬间,街道上空的数据反馈系统突然波动,像是同时识别出两个相似却分歧的行为路径,副本剧本逻辑开始出现冲突节点。
远处,系统光墙边缘泛起一道提示——
【副本行为映射偏差过阈值】
【剧本控制建议:启动压制流程】
苏离的嘴角微微扬起。
她轻声说:
“欢迎来到我的误差区。”
街口风铃突然停止了晃动,整个街区仿佛陷入了某种“微型锁定”
。
苏离知道,系统正在等待结果。
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清除指令——如果她刚才的回答再迟疑一点,系统可能已经默认另一人格为“主路径”
;但现在,它必须判断谁更符合“苏离”
的行为曲线。
她走得更近,几乎与那名“调试人格映像”
面对面。
对方的面孔近在咫尺,仍带着几分理性冷静的表情,但眼神深处已有轻微的迟滞与分裂迹象。
“你在尝试模仿一种情绪波动,”
苏离淡淡道,“却没意识到,那种情绪不属于数据,而属于生存经验。”
她不再犹豫,伸出手指轻轻点在对方面前。
不是攻击。
是唤醒一个“差异事件”
的条件反射。
“我有一次从四楼跳下,只为了试探系统是否会在我崩溃前介入。”
她说出这句话的瞬间,对方身体颤了一下,面部肌肉也出现短暂的逻辑崩解。
这个映像人格没有那段记忆,也无法在她说出时即刻补完。
它只是根据概率库与情境推演,在尝试补齐缺失部分。
但那段记忆,是她从未向任何节点同步过的极端行为。
“你不会知道坠地时那种空白感。”
她低声说,“因为你连‘下坠’的本能恐惧都模拟不出来。”
副本中的天光忽然像褪去滤镜般扭曲闪烁。
“调试映像人格”
动作迟缓,眼中泛出不协调的数据条带。
系统明显陷入计算障碍,不再确定“当前主控”
到底应由谁执掌。
系统提示音浮现,已经不再清晰:
【行为路径冲突……重组建议中……】
【建议生成权重投票模型——】
苏离趁势逼近,贴近对方耳边,轻声说了一句:“你不能取代我,因为你从未拥有我害怕失去的东西。”
话音刚落,数据反馈全面崩解。
那名映像人格像一张被剥下的皮肤,从皮肤下冒出一层泛灰色的数据残骸,随后被系统回收机制自动抽离。
一阵静默过后,苏离感觉脚下轻微震动,整座街区仿佛经历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更替”
——没有爆炸、没有强制重启,只是副本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悄然生了微妙调整:
她的名字重新出现在街边公告栏的志愿者值班表上;咖啡店门口的显示屏恢复了她的订位记录;甚至连手机中“近期通话”
的最后一个名字也回到了她原先的联系人。
“我只是……夺回了属于我的坐标。”
她喃喃一句,然后将那张卡片从口袋中拿出——林烬留给她的“现实接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