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6 探花空手归,如何簪花行(2 / 6)

大唐协律郎 衣冠正伦 2700 字 6小时前

bsp;   曲江春景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应景的诗题,类似的题材他自然也有所准备。所以当张岱提出这一命题的时候,他当即便心绪大定,从容的写出这早就准备好的诗篇。

    这也是他日常习拟得意之作,就连家中亲长们都夸赞此诗颇有宋之问余韵,可以拿出以见世人也不必怯场。就算张岱有同题诗作,彼此也能辨一个各有千秋,他总不至于一无是处。

    “张郎大意了,不应作此寻常之题。这杜某早有认真雕琢的诗作准备,此番怕是不好痛快胜之。”

    大唐是一个诗歌的国都,寻常百姓就算没有拟写章句的才情,但耳濡目染之下也都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当见到杜孟寅这一篇绝句时,也都不由得承认确是具有一定的水平。

    听到周围看客们私语议论声,杜孟寅也是不由得面露喜色,今天这一场较量对他而言可不只是能否成功探得杏花,更是要一雪数年前被夺京兆府解头的前耻!

    他直接将笔递向张岱,口中笑语说道:“恭待张协律赐教!”

    张岱也不推脱,接过笔来便在纸上挥毫书写起来:“翠黛红妆画鹢中,共惊云色带微风。箫管曲长吹未尽,花南水北雨濛濛。”

    杜孟寅在看完张岱这一诗作后,眉头先是微微一皱,旋即便又慢慢舒展开。与张岱同题同韵的此诗相比,自己的诗作虽然意境泛泛,但却视野更大,曲江池碧波千顷、江天一色,杏园中鸟语花香、春色正浓。

    张岱此诗虽然意境更胜一份,但却只是特写曲江中游船画舫、风月意趣,即便是意境更浓,但却视野狭隘。因此两首诗作间也并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仅仅只是描写各有所专、各有所长。

    但他这一番品评还没有宣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