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人才的竞争(1 / 2)

垂直起飞 匪迦 1189 字 20天前

三个月之内,孙秦规划的三个设计师岗位空缺便填补上了两个。

李琦玉经过慎重考虑,离职加入,成为驰飞客首席系统工程师。

他也正式拒绝了袁之梁。

而江大春也从韦霍公司挖来一个前同事郭任。

郭任虽然在韦霍公司并未担任飞机设计或者工程相关工作,但早年一直在做电机系统和产品研发,加入韦霍公司后负责做其中国区售后的技术支持,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接触到韦霍公司的发动机和动力系统的技术。

驰飞客已经发展到了五个人。

孙秦感到很开心,请所有人吃了一顿大餐。

说是大餐,也不过是自助烧烤罢了。

还有管够的啤酒。

“琦玉,FP100和以后型号的系统就交给你了,什么飞控、航电、通导,都给我管起来!”

“郭任,电机系统就交给你了,没有你,我们的飞机是飞不起来的。”

让他最开心的,除去研发设计队伍逐渐建立起来之外,便是在与袁之梁的人才争夺战当中,拔得头筹。

做任何事情,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对于创业尤其如此。

如果没有人才,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

有了李琦玉和郭任的加入,孙秦终于可以将FP100的设计工作开始往下分解,或者说,分解之后,有人可以接着做了。

压力来到了李翔这边。

他得去确定供应商了。

毕竟FP100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模型,它最终还是需要以硬件,以实实在在的物品方式呈现。

无论是缩比验证机,还是全尺寸样机,还是最终的产品,都不是靠驰飞客一家就能做出来的。

只不过,与A型号或者C型号那样的民航客机相比,FP100的供应链相对要简单不少。

但依然足以让李翔头疼了。

因为,驰飞客并不是中商飞机。

久在航空业,李翔深知,与很多其它行业不同,所谓的甲方在这个行业,相比乙方,往往是更加弱势的那一方。

尤其是主机厂作为甲方,在面对提供核心系统和产品的乙方时,由于传统航空业的竞争格局高度封闭,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往往不是这家,便是那家。

乙方之间很容易形成默契的价格与技术方案同盟,让甲方面对他们时,办法不多。有时候愿意出钱都还得看乙方脸色。

不用说中商飞机这样起步比较晚的主机厂商,就连欧美那两家行业巨擘,依然很多时候受制于同样为跨国企业的乙方,比如韦霍公司。

而驰飞客目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

所以,李翔首选的是传统航空业之外的供应商。

即便如此,他也觉得,只要自己的造访建议不被潜在供应商拒绝,便已经赢了。

他首先接触的,便是电池供应商。

eVTOL从其本质,就是电动飞机。

既然是电驱动,电池就变得十分重要。

传统飞机靠燃油系统来支持发动机的持续运转,就像燃油车。

而eVTOL更像新能源汽车,依靠动力电池或者燃料电池提供的动力来运行。

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得到更普遍应用的动力电池便是锂金属电池。

供应商的选择也相对更多。

李翔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联系了五家可能的企业,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

有三家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的拜访。

当然,采用的是一种婉转的做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