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一天清晨,郑芝龙叫醒朱常鸿等众侠道:“殿下,前面便是普陀山了!”
众侠大喜,都到甲板上看。
此时太阳初升,普陀山在一片曦光的映照和朝霞的衬托下显得祥光万道,瑞气千条。
邓清喝彩道:“这普陀山好美的风景!”
梁复道:“这普陀山相传便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了,今日一见,果然有仙山气象!”
倭国船在梵音洞附近靠岸,此处离静逸师太出家的普陀禅院还有挺远的一段路程。
众人上岸时,远处人影一闪。
阮鹤亭机警,先察觉到,面色一变。
郑翠翎看见阮鹤亭神色稍变,便问道:“阮驸马有何事?”
阮鹤亭怕说出来会让大家人心惶惶,便笑着道:“没事啊,或许是我还没睡醒,头昏眼花吧。”
走了一路,众人来到了普陀禅院前,只见禅院的牌匾都不见了,院门东倒西歪,零零落落。
推开看时,忍不住心中凄惨:长廊寂静,古刹萧疏;苔藓盈庭,蒿蓁满径;满眼飞虫影,到处蛙声喧。
郑翠翎见状,叹了口气道:“此处眼看凋零已久,怕是因为静逸师太师徒去了趟福建,岛上之人怕再受到倭寇侵扰,故此都逃生了吧?”
捧着师父和师妹骨灰罐的于瑞雪触景伤情,不禁泪如泉涌。
素来和于瑞雪怄气的邓清此时却第一个舞起锄头,为静逸师太师徒二人挖坟。
众人看见连邓清都如此热心,便都帮起于瑞雪的忙了。
阮鹤亭忽道:“此处无香烛祭拜静逸师太,我去搞点回来。”
转身便走。
众人心中纳闷:“没香烛撮土为香便好,此岛上空无一人,有钱也买不来香烛。”
话还没说完,但见阮鹤亭已经揪着一个白净面皮,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回来。
原来甫一登岛,阮鹤亭便觉察到被人监视了。
方才埋葬静逸师徒骨灰时,阮鹤亭更是听到了不远处有外人的呼吸之声,故此随便找个借口走开,施展轻功绕到此人后面将之擒住,并扭送了过来。
徐光启一见,便惊叫道:“我徒,你怎会在此?”
那人看见徐光启,也转惊为喜道:“徐老师,有日子没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