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账目猫腻(2 / 3)

> “有何蹊径?”

“张主事只是核算小吏,账目并非由其一人制作。其同僚、上司,乃至之前经手款项的各级官员,都可能留有底档或副本。尤其是……那些可能被修改前的原始数据,或许在别处还有留存?” 陈砚秋分析道,“比如,川蜀路本身报上来的原始账册?或是之前审批环节的记录?”

赵明烛眼睛一亮:“有理!户部这边拖着,我们就从源头查!立刻行文川蜀路转运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让他们火速将科举赈灾银两的原始报销账册、以及相关勘合凭证的副本,加急递送进京!”

虽然公文往来需要时间,但这至少是一条可能绕过汴京阻力的途径。

与此同时,崔月隐那边的验尸有了初步结果。由于天气和尸体状况,胃内容物辨识困难,但他凭借经验,判断出张主事死前最后一餐食物较为精致,饮有酒水,且进食时间大约在死亡前两个时辰左右。在其胃中,还发现了一些未被完全消化的、特殊的香料颗粒,崔月隐辨认出,那似乎是来自西域的一种昂贵调味料“马芹”(即孜然),在汴京,并非寻常酒肆所能提供。

“最后一餐吃得很不错,还有西域香料……看来不是在普通地方用的饭。”赵明烛沉吟道,“查!昨夜汴京城内,有哪些酒楼食肆的菜肴会用到大量‘马芹’?尤其是张主事可能消费得起、或者有人宴请他的档次的!”

线索又多了一条,但排查起来依旧需要时间。

就在各方调查都在紧张进行时,之前派去户部周旋的察子,竟然带回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他们虽然没有拿到原始账册,却从一个与张主事相熟、同样对其死因存疑的户部老书吏那里,秘密抄录回来几张疑似被修改账目的草稿纸!那是张主事生前习惯在正式誊抄前打的草稿,有时会随手丢弃,被老书吏无意中收捡了起来。

这几张皱巴巴的草稿纸,瞬间成了重中之重!

陈砚秋和赵明烛立刻将其铺在案上,与之前记忆中那几笔墨色异常的正式账目进行比对。

在油灯下,他们仔细分辨着草稿上模糊的数字和演算痕迹。

“这里!”陈砚秋指着一处,“正式账目上,拨付给龙州(川蜀地名)修缮考棚的银两是三千七百贯,但草稿上最初的数字似乎是……两千七百贯?旁边有涂改添加的痕迹!”

“还有这里!”赵明烛也发现了一处,“嘉州(川蜀地名)士子廪粮补贴,正式账目是每人每日五十文,草稿上最初写的是三十文!”

一处处比对下来,他们发现了多达五六处类似的修改!都是将原本的款项数额进行了上调!涉及银两总数,累计竟高达近五千贯!

五千贯!这绝非小数目!

“贪腐!果然是贪腐!”赵明烛咬牙切齿,“以赈灾科举为名,行中饱私囊之实!张主事负责核算,发现了这些猫腻,或者他本身就参与其中但因分赃不均而被灭口!”

然而,陈砚秋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他反复看着那些修改痕迹,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赵兄,有些不对。”他忽然开口。

“何处不对?”

“这些修改……看似增加了支出,但手法却颇为……粗糙。”陈砚秋指着草稿上的痕迹,“你看,这‘二’添一笔改成‘三’,这‘三’加几笔改成‘五’,笔迹虽尽力模仿,但细微处仍能看出不同。而且,修改处墨色深浅不一,像是分多次修改的。”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疑惑的光芒:“若真是为了贪腐,将款项做高,然后与地方官员勾结,冒领差额,为何不在制作账目前就统一口径,做出天衣无缝的假账?何必在草稿上留下如此明显的涂改痕迹,甚至在正式账目上留下墨色差异?这岂不是授人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