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暗流指向(2 / 3)

,挡在赵明烛身前,对邓文原拱手道:“邓中丞息怒,赵干办绝非此意。只是此案关系重大,证物繁多且琐碎,仓促之间恐有疏漏。既然中丞奉旨而来,皇城司自当配合。请中丞与诸位大人稍坐片刻,我等待命书吏这就将已整理好的部分案卷证物先行取出,供中丞过目清点。其余未及整理之物,还需些许时间,望中丞体谅。”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示了服从,又合情合理地要求了时间,避免了立刻的全面冲突。

邓文原狐疑地打量了陈砚秋一番,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但陈砚秋面色平静,眼神坦然。邓文原哼了一声,终究不好做得太过难看,便道:“那就快些!休要拖延!人犯呢?那个岭南来的冯四,还有光禄寺的小吏王三,都需一并提走!”

“冯四?”陈砚秋面露“憾色”,“回中丞,那冯四身染岭南恶瘴,病情沉重,方才……已然不治身亡了。尸身尚在停厝,仵作正在查验死因。王三……此前也已意外身亡,卷宗中皆有记录。”他早已将相关记录做了“完善”。

邓文原眉头紧皱,显然不信如此巧合,但又无法立刻证伪,只得冷声道:“死了?哼,倒是便宜了他们!尸身也要一并移交!所有卷宗,一丝一毫都不能少!”

“这是自然。”陈砚秋躬身应道,暗中对赵明烛使了个眼色。

赵明烛会意,立刻吩咐手下:“没听到吗?快去将已整理好的卷宗证物抬出来!请邓中丞清点!”他特意强调了“已整理好的”。

一场看似配合,实则暗藏机锋的移交工作,在一种极其微妙和紧张的气氛中开始了。皇城司的书吏抬出一箱箱看似齐全的卷宗和证物,邓文原带来的书吏则埋头仔细清点核对。赵明烛和陈砚秋陪在一旁,心中却紧绷着弦,时刻担心被看出破绽。

趁着邓文原注意力被大量文书吸引的间隙,陈砚秋抱着那个藏有核心证物的旧书箱,悄然后退,试图从侧门离开。

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出侧门的瞬间,一个阴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陈承事郎,这是要去往何处啊?”

陈砚秋身形一僵,缓缓回头,只见邓文原不知何时已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正死死盯住他手中的书箱。

“哦,邓中丞,”陈砚秋强自镇定,“下官想起还有些关于本案的私人笔记和参考书籍,放在此处恐与官家卷宗混淆,正欲拿去值房归置。”他拍了拍书箱,“皆是些寻常书籍。”

邓文原却一步步走近,脸上带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陈承事郎勤于王事,连私人笔记都与案件相关,实属难得。既然如此,不如也一并拿出来,或许对案情也有参考价值呢?本官一并清点了罢。”他伸出手,就要去碰那书箱。

陈砚秋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箱中之物若被发现,抗旨隐匿证物的罪名立刻坐实,顷刻间就是灭顶之灾!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皇城司大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喧哗声,一名内侍尖利的声音高呼:“圣人口谕!传皇城司干办赵明烛、承事郎陈砚秋,即刻入宫觐见!”

这一声高呼,如同按下了暂停键,瞬间打破了勘房内紧张的对峙。

邓文原伸出的手僵在半空,脸上闪过一丝错愕和惊疑。陛下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赵明烛与陈砚秋也是心中一惊,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疑惑与警惕。这个时候入宫,是福是祸?

但无论如何,这道口谕暂时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陈砚秋立刻趁机后退一步,将书箱看似自然地放在身旁的案几上,对着邓文原拱手道:“邓中丞,陛下召见,不敢延误。这些私人书籍,待下官回来再行处置。移交之事,还请中丞稍候,或与赵干办副手接洽。”他语气从容,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