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辽国题库(2 / 2)

器里,塞满了用碱草灰处理过的《元佑党人后裔录》残页。

\"验骨!\"

老者突然用汉话喝道。侍卫们立刻抬进三具骸骨,墨娘子认出这是从岭南鬼贡院盗出的黜落者遗骸。契丹文吏熟练地拆开额骨黥印,取出里面用蜂蜡封存的《礼部韵略》残页。当老者将残页按在星象图上时,纸张突然浮现出三百六十五个鼻相拓本——正是崔月隐在司天监见过的骨相星图。

酉时的钟声从昊天寺传来。

墨娘子趁交接混乱溜出礼贤馆。怀中的铜雀砚残片已烫得灼人,她躲进驿馆马厩掰开砚台,发现内层藏着薄如蝉翼的羊胃膜。膜上用碱草灰写着最新情报:\"辽主诏购宋才,夏使携题窟银针至\"。

更骇人的是膜背显现的密图——析津府西郊正在仿建汴京锁文塔,地基里埋着三百六十五方铜雀砚。每方砚台都对应《璇玑录》记载的凶煞星位,而核心位置的\"紫微砚\"竟是用岭南黜落者的额骨烧制。

戌时的梆子声掩盖了马蹄响动。

墨娘子在城南废窑点燃碱草束。蓝烟升空时,十余名乔装的寒林社士子从阴影现身。他们带来的柳条箱里,装着从西夏碱草田偷运的曼陀罗根茎——正是破解辽国\"醒神丸\"的关键原料。

\"珊瑚金匣的运输路线......\"

为首的士子展开桑皮纸。图上标注着辽国使团返程的七条备选路线,每条都经过有宋人工匠的州郡。墨娘子突然用银针扎破指尖,血滴在图纸上显出新路径:使团真正要走的是涿州古河道,水下沉着的碱草囊能保银针三年不锈。

子时的雪掩盖了所有痕迹。

墨娘子最后望了眼礼贤馆的灯火。那里的契丹文吏不会知道,他们精心复制的\"五音姓利\"题库中,已被寒林社掺入三百六十五个错字——每个都对应《礼部韵略》里被韩似道篡改的韵脚。

怀中的铜雀砚彻底冷却时,她摸出从库房顺出的银针。针尖上的血迹在月光下显现出针眼大的\"陈\"字,与锁文塔废墟发现的标记一模一样。

辽国的雪夜深处,隐约传来铁鹞子试飞的振翅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