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岭南骨考(1 / 3)

庆历七年七月初三,岭南潮热的空气里弥漫着腐殖质与草药混杂的气味。崔月隐蹲在鬼贡院遗址的泥沼边,手中的青铜药铲正拨开一具半埋在黑土中的骸骨。尸身的襕衫早已朽烂成絮,唯有腰间一枚铜牌在晨光中泛着幽绿——那是景佑三年江南西路举子的考引。

\"第七具了。\"许慎柔的银刀刮过尸骨门齿,刀锋带出的粉末在宣纸上洇出淡青色痕迹。她将纸页迎光举起,岭南特有的碱草灰附着在骨粉上,形成细密的西夏文字:\"砒霜入髓,当在科场前三日。\"

陈砚秋用铜尺量过骸骨指节,尺身上的《礼部韵略》冷僻字刻度正与都江堰银针的刻痕吻合。当他翻动尸骨右臂,腐袖中突然滑出一方残缺的砚台——砚底赫然刻着\"崇文院火印\"的徽记。

\"果然是用官砚作的标记。\"赵明烛的朱砂笔悬在尸骨天灵盖上方三寸。笔尖未落,颅骨缝里已渗出蓝绿色的碱草灰,在泥地上勾勒出微型贡院号舍的轮廓。他的虹膜血色更浓,瞳孔里映着灰线组成的西夏军镇图:\"这些考生不是自杀。\"

泥沼突然翻涌。

一具身着景佑年间襕衫的蜡尸浮出水面,尸身保存完好,唯有咽喉处插着七根银针。针尾拴着的冰蓝丝带在晨风中舒展,露出与都江堰尸骨口中相同的交子密押。崔月隐的药铲刚触及蜡尸衣襟,整具尸体突然塌陷,露出内里被碱草灰填满的胸腔——灰烬中裹着一册《景佑三年江南西路上等朱卷》。

\"是誊录卷!\"许慎柔的银刀挑开粘连的纸页。被砒霜浸透的试卷上,考生墨迹已被碱草灰替换成西夏文字。当她的刀尖划过某个被朱笔圈点的\"阿\"字时,整具蜡尸轰然爆裂,飞溅的碱草灰在空中组成三百六十五个悬胆鼻的剪影。

陈砚秋的铜尺突然发热。

尺身鎏金纹路中浮现出林氏曾提过的\"滴血验卷\"术要诀:凡悬胆鼻者,其血入墨则显矾痕。他割破手指将血滴在蜡尸残留的灰烬上,灰中立刻浮起丝网状的血线——正是《元佑党人后裔录》记载的\"七音锁魂阵\"基础纹路。

\"他们在用砒霜固定骨相。\"崔月隐的药铲掘开更深处的土层。铲尖带出的不再是尸骨,而是数百个蜂蜡密封的小匣。每个匣内都装着半截指骨,骨节上刻着与《礼部韵略》冷僻字对应的编号:\"韩氏在收集悬胆鼻者的指节......\"

赵明烛的朱砂笔突然坠地。

笔杆裂开的瞬间,笔管内藏的碱草灰喷涌而出,在空中组成岭南山川的立体图。灰线勾勒的鬼贡院建筑群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用指骨垒成的七层塔——塔身每块骨砖都刻着景佑三年的落第考生姓名。

许慎柔的银刀突然转向东南。

刀锋震动的频率与都江堰银针完全相同。她循着感应劈开一丛碱草,草根处露出半块被砒霜染蓝的《礼部韵略》残碑。碑文记载的冷僻字发音,正与蜡尸胸腔试卷上的西夏文一一对应。

\"是音训锁。\"薛冰蟾的机关罗盘咔咔转动。盘针指向骨塔时,盘面浮现出微型铜雀砚的投影:\"韩氏用《礼部韵略》读音作密钥,只有悬胆鼻者的指骨能触发机关......\"

陈砚秋的血仍在滴落。

当血珠渗入骨塔模型的基座,塔身突然浮现出三百六十五条血管般的红纹。每条纹路末端都连接着一个蜂蜡匣子,匣中的指骨正在血线中微微颤动——宛如当年科场上同时书写的三百六十五支紫毫笔。

崔月隐突然割开自己的手掌。

鲜血浸入药铲挖出的深坑,坑底立刻浮起层蓝绿色的碱草灰。灰烬凝聚成七根银针的形状,针尖同时指向鬼贡院遗址的残垣。当第一缕阳光射穿针阵,断墙上模糊的景佑年号突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