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的梆子声在汴京街巷间回荡,陈砚秋的指尖抚过书肆暗格里的铜活字,每一个字钉背面都阴刻着《周易》卦象。薛冰蟾的银刀挑开木柜夹层,刀刃映着烛火,照出活字排列的异常——这些字钉并非按韵部排列,而是依六十四卦的次序暗藏玄机。
\"《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制泥活字。\"她低声道,刀尖拨动一枚\"河\"字,字钉背面刻着\"坎\"卦,\"但这套是铜铸的,比沈括记载的早了二十年。\"
陈砚秋的右臂纹路隐隐发烫。他拾起一枚\"决\"字,指腹触及卦象刻痕的刹那,耳边忽然响起黄河奔涌的轰鸣。活字柜下方的地板传来机关转动的闷响,暗格自动滑开,露出层层叠叠的蜡封纸卷——每卷上都标着干支纪年,最近的正是崇宁五年本届科考。
薛冰蟾的银刀突然震颤。刀身上的磁砂自行飞向活字盘,在\"文祸闸\"三字周围吸附成环形。陈砚秋展开最新那卷蜡纸,墨迹在烛光下泛出诡异的靛蓝色,记录的并非考题,而是黄河各段堤防的承力测算——\"澶州\"、\"汴口\"、\"陈桥\"三处被朱砂反复圈注,旁边小字批着历代科场大案的年份。
\"亥时验字。\"
她突然将银刀插入活字盘中央。刀身携带的磁力扰动字钉排列,铜活字哗啦啦自行重组,最终拼出一段《河防通议》的篡改段落:\"河决非天灾,实文脉溃也。每逢三元劫,当以七鼎镇之,六十年一周天……\"
陈砚秋的瞳孔骤缩。这文字与司天监浑天仪基座上的铭文如出一辙。他翻动蜡卷,发现每卷末尾都附着份名单——历届黜落生中投河者的姓名,按死亡时辰对应黄河各闸方位。而最新那卷的空白处,赫然用新鲜墨汁添着本届榜眼的生辰。
活字盘突然发出齿轮咬合的咔哒声。铜字钉自行跳转,将\"闸\"字替换为\"祭\",整段文意顿时剧变。薛冰蟾的银刀猛地劈向柜侧机关,刀锋斩断三根冰蚕丝,暗格深处传来锁链绷断的脆响。地面突然下陷三尺,露出个黑铁匣子,匣面铸着北斗七星,勺柄指向\"天璇\"位的铜栓。
陈砚秋用解腕刀撬开铜栓。匣中整齐码放三百六十枚虹膜薄片,每片都贴着微缩科场案卷。最上层七片格外湿润,其中一片的瞳孔纹路竟与他在墨池所见完全相同。当指尖触及薄片时,耳畔骤然响起秋字号舍瓦当的滴水声,眼前浮现韩似道在紫宸殿调整青铜鼎的场景。
\"子时星移。\"
薛冰蟾突然拽着他后退。活字盘上的铜字钉集体震颤,蹦跳着组成新句:\"榜眼血启闸,七星定文祸。\"几乎同时,书肆梁上悬着的河工图无风自动,图纸背面的水渍显现出汴口\"文祸闸\"的构造详图——闸门制动机关竟是七尊微缩青铜鼎,鼎耳嵌着与黑铁匣中相同的虹膜薄片。
陈砚秋的右眼突然刺痛。血丝顺着眼角爬下,滴在活字\"血\"字上。铜钉霎时变得滚烫,背面的\"坎\"卦刻痕渗出靛蓝液体,在木盘上勾勒出完整的黄河改道图。图中\"澶州\"位置浮着片胃囊膜,膜上血字记录着景佑四年决口当日的科场舞弊细节——礼部侍郎在糊名处添的朱砂,与本届如出一辙。
薛冰蟾的银刀突然插入地缝。刀身磁砂吸附出暗藏的铜管,管中滚出七枚蜡丸。捏碎后每丸都裹着节指骨,骨面上阴刻星纹——与铁牛眼中融化的琉璃同源。她将指骨按北斗方位摆在地面,骨节自动拼出浑天仪缺失的\"天璇\"部件。
陈砚秋臂上纹路突然灼烧般剧痛。他抓起活字盘中的\"秋\"字钉,铜钉背面\"离\"卦刻痕正对应臂上浑天仪的赤道环。当字钉贴近皮肤时,整条纹路亮起血光,投射在墙面的虚影中浮现岭南鬼贡院的立体图——三百号舍的分布,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