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剑门风雪(1 / 2)

腊月的剑门关,风像裹着碎瓷片的砂纸,刮得人脸生疼。

陈砚秋勒住缰绳,望着栈道上蜿蜒的火把长龙。那些不是官军的灯笼,每个焰心都泛着诡异的青绿色——是川陕私茶贩子的\"飞茶灯\",用浸过铜盐的油布包裹,能在雾中传讯三十里。

\"下马。\"孟九皋的咳嗽声混在风里,\"前面是'茶骨头'的地盘。\"

老儒生裹着件辨不出颜色的皮袄,铁尺插在腰间,远看像个落魄的采药人。陈砚秋学着他的样子,把文牒藏进贴身的油布囊。自从带着锦江沉碑的线索逃离成都府,他们已换了四套身份:药材商、风水先生、甚至假扮过青城山的火居道士。

\"茶引。\"

栈道拐角处闪出两个彪形大汉,羊皮袄上结着冰碴。为首者手里的砍刀刻着奇怪的花纹——刀身近柄处凹槽里嵌着块茶饼,遇热气就散发苦香。陈砚秋知道这是\"茶刀\",陕南私茶帮的信物,刀纹代表可通行的月份。

孟九皋摸出半块黑茶。大汉接过对着火光看了看茶梗排列,突然冷笑:\"嘉佑七年的老茶?现在通行要'熙宁新引'!\"

刀光一闪,茶饼被劈成两半。陈砚秋看见断面露出金属光泽——这根本不是茶,而是压成茶饼形状的银片!更惊人的是银片上密布的蜂窝状小孔,对着光能投射出\"川陕四路转运司\"的暗记。

\"茶引银饼......\"孟九皋的瞳孔微微收缩,\"难怪科举赈灾银追不回来。\"

大汉突然暴起发难。陈砚秋侧身避过砍刀,靴尖踢起积雪迷了对方眼睛。趁这间隙,老儒生铁尺横扫,将另一人逼退三步。但更多的火把从雾中涌来,砍刀映着雪光,织成一张死亡之网。

\"跑!\"

孟九皋拽着陈砚秋跳下栈道。他们在松软的积雪中翻滚下滑,身后传来弓弦震颤的闷响。箭矢钉入树干的声音越来越近,直到一声突兀的惨叫打断追击——雾中飞出的不是箭,而是茶刀!

\"英格玛......\"

陈砚秋听见少女清亮的嗓音从高处传来。雪坡上立着个穿羌族\"察尔瓦\"披毡的身影,腰间银链随着投掷动作哗啦作响。又是三把茶刀破空而至,精准命中追击者的靴尖,逼得他们连连后退。

\"汉家书生,这边!\"

少女掀开披毡,露出一张被高原阳光晒得通红的脸。她耳垂上挂着的银环刻着\"茶马互市\"的官印,却用红线缠着片骨牌——陈砚秋认出那是羌族的\"骨刻路引\",能在蕃汉交界处自由通行。

三人在雾中奔逃。英格玛对山路熟悉得惊人,每处看似绝境的断崖都有隐秘的藤梯。当她掀开某块伪装的草皮时,露出个冒着热气的洞口——是废弃的银矿坑道!

\"杜家的新矿。\"少女踢开洞口的茶饼碎渣,\"用科举银子开的。\"

矿洞内壁的松明火把噼啪作响。陈砚秋摸着凹凸不平的矿脉,指尖沾上些银色粉末。放在舌尖一尝,脸色骤变:\"不是银,是锡铅合金!\"

\"外面包纯银,里头灌铅。\"英格玛解下腰间皮囊,倒出几颗带牙印的银饼,\"我阿爸就是验出这批假银,被他们推下了雪崖。\"

孟九皋用铁尺刮下洞壁的矿粉。在火光照射下,这些粉末竟然显现出细密的文字——是川陕四路今科解试的考题!

\"蜡印术的升级版......\"老儒生声音发紧,\"他们把试题刻在矿模上,铸银时顺便压印出来。\"

陈砚秋突然明白为何要选剑门关。这里不仅是茶马古道要冲,更是宋代\"分路取士\"的枢纽——川陕举子在此分道,各自回乡应试。控制了此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