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改元定远重登大宝(1 / 5)

崇祯三年,三月,乙卯日。

登基大典的前夜,乾清宫西暖阁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朱启明指尖按压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面前御案上铺开的不是紧急军情,而是三张洒金朱笺。

上面是内阁、礼部、翰林院那群饱学鸿儒字斟句酌、引经据典拟定的三个年号备选方案,每个后面还附着一长篇阐释其深意与出处的骈文。

“兴武”

、“定远”

、“永昌”

曹化淳垂手侍立在下,屏息凝视着着新主子的神色。

他知道,这位爷的耐心,向来不怎么好。

朱启明的目光在三个词上扫过。

“兴武”

强调武功,没错,但格局似乎小了,而且听着就像个马上皇帝,过于硬邦邦。

“永昌”

?寓意是好,永远昌盛,可历史上用这年号的,下场好像都不咋地……

比如李自成?

他的手指悬停片刻,最终果断地点在了“定远”

二字上。

侍立一旁的曹化淳心思剔透,立刻上前一步,低声解释道:

“皇爷圣明。

‘定远’二字,气象恢宏。”

他略一沉吟,搜刮着肚里的典故:

“昔有东汉班,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立功异域,封‘定远侯’,终使西域五十余国得以安定,重开丝路,威震遐荒。

其意乃在安定远方,开拓疆土,彰显天朝武德之盛,陛下不世之功。

皇爷您驱逐东虏,靖平京畿,正合此‘定’字;未来犁庭扫穴,威服四夷,开万世太平,更合此‘远’字。

此乃武运昌隆、国祚绵长之吉兆也。”

“定远…定远……”

朱启明低声念了两遍。

班定远,这个典故他当然知道。

这不再仅仅是守成,而是一种外向的、进取的宣言。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他的大军不仅平定内乱,更要出塞万里,重定华夏疆域之远极。

这与他想要打造的强大军事帝国不谋而合。

“好一个‘定远’!”

朱启明嘴角微扬,露出满意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