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明亡不了第二次(4 / 5)

劳保市场里,朱启明以“工地冬储”

为由,一口气订购了几千件厚实的军绿色棉大衣。

看着堆成小山的厚重衣物,张嫣下意识地摸了摸料子,入手粗糙却异常密实保暖,远宫里织造的上好棉布。

她默默地帮着清点数量,朱启明则和老板讨价还价,安排送货到仓库地址。

堂堂皇后,此刻成了库房清点员!

接着是五金市场。

朱启明寻找的是高碳钢棒料和无缝钢管。

他解释要用来“复原明代火铳和造船构件”

看着那些闪着冷硬光泽的金属材料,张嫣完全不懂它们的价值,只觉得沉重冰冷。

但当朱启明仔细检查钢材标号,用手敲击听声辩质时,那份专注和慎重,让她恍惚间看到了以前丈夫在御用监里摆弄木工活时的样子,只是眼前的“木料”

,变成了更加坚硬冰冷的东西。

她负责抱着一些相对轻便的样品和采购单据,跟在风风火火的朱启明身后穿梭于嘈杂的市场,汗水浸湿了鬓角。

寻找脚踏缝纫机,颇费了些周折。

最终在一个旧货市场深处找到十几台品相尚可的。

朱启明亲自试踩,检查机头运转。

张嫣好奇地看着这个结构复杂的铁家伙,想象不出它能如何“缝纫”

但当朱启明告诉她,有了它,缝制军服、帆布的效率将远宫中绣娘百倍时,她疲惫的眼睛里终于亮起了一丝异彩。

最让张嫣感到沉重和困惑的是药品采购。

朱启明通过特殊渠道,搞到了一批基础的现代药物:大量的抗生素: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磺胺粉、止痛片(布洛芬)、消毒酒精、碘伏、医用纱布绷带。

看着那一盒盒、一瓶瓶的“神药”

,听着朱启明低声解释这些药在战场和瘟疫中能救下多少性命时,张嫣抱着那个装着药品的沉重纸箱,手臂忍不住微微颤。

这箱子里的东西,在她看来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珍贵无数倍。

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丈夫要“假死”

两年而不去找她——他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来理解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