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章 大人张家玉父亲来找你麻烦啦(3 / 5)

>

在朱启明看来,不冤!

毛文龙的血,蓟镇失守,京畿被荼毒,这锅总要有人来背!

袁崇焕自己种下的苦果,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凌迟的砧板!

他的下狱,固然是崇祯愚蠢的巅峰之作,却也终结了一个刚愎自用、战略短视、捅下天大篓子的统帅。

只是,代价是整个大明北方的糜烂和数十万军民的鲜血!

紧接着,是各路勤王军的丑态。

宣府总兵侯世禄,大同总兵满桂,山西总兵麻登云……

一个个拥兵数万,却在京畿之地畏缩不前,互相观望,勾心斗角。

名为勤王,实则人人都在盘算着如何保存实力。

他们就像一群乌合之众,被皇太极玩弄于股掌之间,屡战屡败。

最终,是京师城外那炼狱般的惨状。

十万铁骑,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是通州、顺义、良乡……一座座被焚毁的城镇。

是成千上万被屠戮、被掳掠的百姓。

是德胜门外,那场惨烈到极致的血战。

是北京城头,无数百姓在绝望中看着城外烽火连天,哭喊震地。

朱启明猛地睁开眼,额角渗出冷汗。

他不是在回忆历史。

他是在复盘。

是在推演!

信息!

从皇太极破关到北京城下,情报传递迟缓错漏,处处被动!

指挥!

朝廷中枢与前线将领互相猜忌,勤王各部各自为战,毫无协同!

士气!

除了少数精锐,大部分明军一触即溃!

装备!

火器虽有,但质量参差,战法落后,根本无法有效对抗骑兵的集团冲锋!

每一个失败的节点,都像一根烧红的铁针,刺在他的神经上。

如果我当时在蓟州,能不能提前识破皇太极的虚张声势?

如果我当时在朱由检身边,能不能按住他那只签逮捕令的手?

如果我当时是勤王军的一员,能不能整合起那盘散沙?

不能。

都不能。

这种“先知”

带来的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压垮。

他现